作者:Emily Stewart
编译:碳链价值 王尔玉
我注射第一剂新冠疫苗时,同时得到了一剂关于投资加密货币的建议。在科尼岛一家小诊所的房间里,帮我注射的护士说他在买狗狗币,建议我也入手一些。他说的就是那个受萌犬启发的模因(meme,也可译为谜因,意思是潮流文化、噱头、模仿因子。译者注)币,部分归因于埃隆·马斯克的推文助推,其价格经历了大幅波动。
我们已经进入模因投资时代。有些人花大钱买入某只股票或某种加密货币,不是因为相信这些资产有什么独特的潜在价值,只是因为它们在网上很流行,或者觉得它们很好玩,很酷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们为Reddit、TikTok等平台上的噱头趋之若鹜,一掷千金。加密货币则成为了这一切(以及与之相伴的所有无序和混乱)的缩影。
「有些显然是正当合理的,有些显然毫无意义,还有更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Alameda Research和FTX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所的负责人Sam Bankman-Fried说。「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中,有时一种加密货币、股票或资产只因为拥有模因,就能撑起200亿美元的估值。」
Bankman-Fried是一位币圈富豪。对于想通过投资加密货币收割数字黄金的人,有必要提醒一句,他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个例外,而非样板。
你可能听说了今年年初的GameStop传奇事件,当时,在Reddit子版块r/WallStreetBets上大批散户投资者的爆买之下,这家零售企业的股价突然坐上了火箭。这些投资者的做法惹怒了华尔街的一些大人物。有些投资者说他们买入GameStop是因为相信这家公司的价值,但更多人之所以加入进来,只是因为把GameStop当成了一个模因。一个非常强大的模因。
实际上,加密货币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这样运作的。模因也一向是加密货币吸引人的原因之一。比特币、狗狗币和以太坊既是一种技术和金融现象,也是一种并驾齐驱的文化和互联网现象。随着加密货币日益走入主流,模因也开始登堂入室,尤其是当很多人在没有太多投资计划的情况下贸然开始频繁交易时。
虽然加密货币诞生已有十余年,但最近获得了更多关注。作为最早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短短一年前还只有5000-6000美元,今年春天一度突破60000美元。机构和散户投资者都在与币共舞。但加密货币的波动性也令人心惊胆寒,今年5月就见证了一波剧烈波动。5月19日的突然抛售让比特币大跌30%,成千上万交易者被完全清算。一些「山寨币」(比特币以外的其他加密货币)也随之大跌。
一些加密货币交易员说他们有一双「激光眼」,意指他们不会偏离比特币的发展之路。但对于许多新投资者而言,这却是一条加密乱局中的崩溃之路。当模因照进现实,一切都充满变数。
量化交易公司Alameda Research的加密货币交易员Sam Trabucco表示:「没有全天候追踪交易数据的人必须要比许多提倡这么做的人更加谨慎。」
在眼下的热潮中,有些情况似乎颇为荒唐,甚至堪称邪恶。家具公司Ethan Allen的股价飙升,只因人们误将其股票代码ETH当成了以太坊。Barstool Sports的创始人Dave Portnoy曾说他在投资一种可能是庞氏骗局的加密货币。据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一份报告,仅过去六个月,消费者就因加密诈骗损失了逾8000万美元,其中有200万美元被假冒马斯克的人骗走。许多政治家和监管机构都在呼吁制定更严格的监管规定。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Ed Moya说:「没错,这里面有机会,但我感觉其中的风险也超过了华尔街的所有产品。」
比特币经历过许多繁荣与萧条的循环,如今,小型代币拉高出货的情形也屡见不鲜。在模因经济中,你觉得自己参与了一个加密货币玩笑,到头来,可能你才是被笑的那个。一个又一个模因兴起又衰落,今天的风口浪尖明天就被抛诸脑后。
例子就在眼前,虽然GameStop的股价并未跌回模因化前的价格,但其当前股价仍远低于爆买时的高点。马斯克现在可能觉得比特币和狗狗币很好玩,但他的兴趣总有耗尽的一天。(他改主意的次数还少吗?)很多普通人在疫情期间开始从事交易,包括从事加密货币交易,原因是他们待在家里很无聊。现在,生活已恢复常态,人们有太多重要的事可做,或许已没有时间随便浏览一个Reddits子版块,看到一种好玩的新币,就跟着大家一起爆买了。
当我去注射第二剂新冠疫苗时,我没问那位护士他的狗狗币投资情况如何。我记得他说要趁它还没涨到1美元前入手1000枚,我知道他离那个目标应该还很远。
我们已经进入模因投资时代
有很多人交易加密货币是出于严肃认真的理由。但在最近这场加密货币热潮中,也有很多人的动机不那么严肃。你高中时的朋友想买柴犬币(SHIB)可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一种代表未来的技术。
「就比特币而言,技术是模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狗狗币的情况则是,让我们把技术部分抽掉,只留下模因,」CoinDesk数据和索引部门总监Galen Moore说。「我想你必须扪心自问,你觉得这个模因能持续多久?」
一些笃定的交易员表示,他们会「坚定持有」(hodl),他们有一双「钻石之手」,意思是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不会让出筹码。当情况艰难时,会有一个核心小组通过传播模因,克服困境。就算币价萎靡不振,玩笑还是好笑的。
在这种环境下,「屎币」和「模因币」(这两个术语有时等同于山寨币)大量涌现,它们经常迅速飙升又迅速崩盘。「TikTok上的网红可以轻易复制或发布一种名称诙谐的代币,然后吸引大家开启模因交易,」加密货币政策智库Coin Center公关主管Neeraj Agrawal说。
拉高出货的情况屡见不鲜,即一群人哄抬一种加密货币价格,营造购买狂潮,然后高价卖出。这是一种将模因武器化的方法。就算你加入拉高出货的一方,并瞪大眼睛保持警惕,到头来,你也可能成为被套牢的那个。
Agrawal说:「如果你买入了什么名叫屁股币(asscoin)的东西,那你就自求多福吧。」(ASS币的确存在,全称是澳大利亚安全牧羊犬币/Australian Safe Shepherd。它是真的,它也是个玩笑。)
眼下的非理性繁荣让人回想起2017年。当时,ICO层出不穷,初创公司通过发行数字代币筹集资金。他们极尽炒作之能事,有些甚至请来明星代言。等潮水退去,人们才发现其中许多都是骗局。
「现在也开始出现一些我们过去见过的蠢事,」Agrawal 补充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谁知道呢。」
以「不顾一切的快速致富心态」哄抬价格
一系列综合因素促成了加密货币最近的腾飞。一些知名机构和人物开始支持比特币。亿万富豪、对冲基金投资人Paul Tudor Jones说他认为比特币是对冲通胀的工具,也是「很棒的投机」工具;美国历史最久的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宣布将提供比特币服务。马斯克的兴趣也助推了此轮热潮。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也于今年春天上市,在传统金融领域斩获了一席之地。Cash App、PayPal和Venmo已相继接受几种加密货币作为付款方式;特斯拉原本说接受比特币付款,后来又改口。但总的来说,最近几个月和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加密货币,因为操作变得更容易了。
「公认的观点是,第四季度是由机构推动的,第一季度是由散户推动的,」CoinDesk的Moore表示。围绕加密货币的热情(有些是财务上的,有些是模因相关的)一浪高过一浪。比特币是十年来表现最好的资产,专业人士和新手都很难不心动,并跃跃欲试。
「很多人带着一种不顾一切的快速致富心态涌入这个市场,」Moya说。「有一些山寨币……你发现它们会在某个随机的日子大涨30%,很多人在盲目跟风买入。」
市场上有数千种加密货币,创建一种新的加密货币易如反掌。其中有些项目很严肃,有些只是玩笑,但也有很多聪明人会对你说,这里面无一例外全是胡闹。甚至一种加密货币在任一特定时间的具体价格都会存在争论。
Trabucco说:「加密货币领域有20家重要的交易所,没有法律规定这些交易所的价格必须很接近,因此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比特币的价格没那么明确。」
在加密货币相对较短的历史中,已经出现过多次繁荣与萧条的轮回,最著名的例子是2013年和2017年。上一次大约发生在四年前,比特币的价格一度逼近2万美元,随后回落至3000美元。上周的下跌也引发了人们的猜测:最新一轮的加密货币繁荣周期会不会就此终结。这一次不同的是,市场上有了更多机构支持,也因此,许多圈内人士认为这一次跟以往不太一样。当然,机构随时都能走掉,而许多投资者很容易陷入恐慌。
「波动性其实是一个特征,而非bug。这是整个系统运作方式的一部分,」高盛前高管、金融媒体公司Real Vision Group首席执行官Raoul Pal表示。
新人入圈后也需要经历一段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熟悉波动性,还要避免受骗上当或代币丢失。过去六个月,人们因加密骗局损失的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00%。如果把加密货币误给了他人,通常很难(一般都不可能)追回,正因为此,有人将加密货币当作了非法牟利和洗钱工具。有很多黑客事件被广为报道,除此之外,也有人只是因为忘记或丢失密码,就永远失去了他们的加密货币。据估算,目前已有价值1400亿美元的比特币彻底丢失了。
目前仍有众多监管问题
模因推动的股市散户交易已引发政界和监管机构关注,他们纷纷呼吁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密货币领域也是如此。但更棘手的是,目前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加密货币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局(FinCEN)均涉及加密货币的某些方面。加密货币通常又被视为一种商品(例如石油或黄金),而非证券(例如股票)或货币(例如美元)。这更加剧了到底该由哪个部门负责的困扰。
美国国税局(IRS)也要应对其中的税务问题。IRS最近推出了一项计划,要求上报超过10000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与现金交易看齐。这项新政策多少削弱了加密货币的吸引力,过去,此类交易基本无需上报。
从许多方面讲,缺乏监管让模因元素更加有恃无恐。既然没有规则,何不创建一种屁股币,然后大肆炒作,掏空人们的钱包呢?
SEC主席Gary Gensler表示,他希望看到围绕加密货币建立一套更严格的监管框架。他在最近的会议上表示:「这是一种很不稳定,波动性很大的资产类别,在加密货币交易所层面提供更多投资者保护,将令投资大众受益。」但这个监管框架势必要经过国会的批准。目前,国会已经拟议了一些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联邦法案,但前景仍不明朗:议员们往往不擅长厘清技术问题。
不过,加密货币领域也并非完全没有规则。不管使用什么货币,犯罪终究是犯罪,洗钱终究是违法行为。2019年,研究公司Chainalysis追踪到价值28亿美元的比特币从犯罪活动流入了加密货币交易所。但目前围绕这方面的许多规则都不是专门针对加密货币制定的。
「针对受美国监管的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已经存在不少监管规定,」Chapman and Cutler LLP合伙人Greg Thalis表示。「问题在于,多数监管规定都是从别处沿用过来,其中一些并不完全适合这项技术。」
其他国家的监管同样重要,毕竟像比特币这样的项目具有全球属性。有些国家的法规比美国更宽松,但我们最近也看到,一些国际监管威胁也可能造成价格波动。
中国最近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打击加密货币交易以及当地的加密挖矿业务,这触发了5月19日的加密货币价格下跌。香港提议要求当地交易所申请市场监管机构的许可,并将加密货币交易限制在专业人群内,考虑到许多最大的交易所都设在香港,此举或将产生重大影响。而考虑到加密货币挖矿对环境的影响,有些人甚至希望监管方彻底拔除加密货币存在的根基。
当然,对于围绕这一新兴技术的监管纷争,近几个月才投身加密货币交易的人可能并不感冒,他们恐怕也不打算长期投资加密货币。很多人只想搭上一辆模因币的快车,赚一笔快钱,不过,几个月下来,很多人应该也发现了,想跟着网上的潮流文化大赚一笔谈何容易。
「有些人会赚很多钱,更多人会亏很多钱,只希望到最后,能有什么好东西留下来,」Agrawal表示。
不管怎样,他们在这条路上至少有模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