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版 | 繁體版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  
  • 首页
  • 快讯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滚动
  • 入驻价值号
  • 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App

  • 登录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导航
  • 首页
  • 快讯
  • 区块链+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DeFi优选
碳链价值APP
专注服务于金融科技和区块链
立即打开

观察|美国监管AI背后:哪个政府机构牵头?AI四大门派听谁的?

AIcore •  2023-04-13
全面AI立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方晓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工具生成

·对于监管机构可能使用何种方法来监督人工智能技术,或者由哪个机构牵头,美国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地盘争夺战、政治分歧和有限的技术专业知识阻碍了治理科技行业的努力。在美国,科技行业没有类似于科技部一样的中央管理机构,而是属于多个机构的管辖范围。

·在美国科技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如今分为几大阵营:AI安全派、通用人工智能信徒、AI末日论者和AI伦理学家。他们之间的激烈分歧正在加剧,对华盛顿的决策产生复杂影响。

在美国总统拜登就人工智能是否存在威胁表态后,美国联邦政府各机构开始正式采取监管行动,寻求提高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并将危害降至最低。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商务部就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问责措施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包括具有潜在风险的新型人工智能模型在发布前是否应进行核准认证程序。同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对监管人工智能表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则已制定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框架,并试图在政府的AI监管工作方面扮演突出角色。

在华盛顿,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担忧都在增加,捍卫者和批评者越来越多地向国会过道两边的政策制定者示好。在科技界,基于管理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至少分成了四个阵营,这给决策带来了十分复杂的影响。目前,对于监管机构可能使用何种方法来监督人工智能技术,或者由哪个机构牵头,美国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地盘争夺战、政治分歧和有限的技术专业知识阻碍了治理科技行业的努力。在美国,科技行业没有类似于科技部一样的中央管理机构,而是属于多个机构的管辖范围。

多个政府机构采取行动

上周,拜登在白宫与一个科学家顾问委员会讨论了人工智能监管的话题。当有记者问及人工智能技术是否有危险时,拜登表示:“还有待观察,有可能(有危险)。”

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快速生成类似人类使用的文字、图像与视频等。“这些工具即便在起步阶段就能做到这些,这真令人惊讶。”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局长艾伦·戴维森(Alan Davidson)11日说,“我们知道,我们需要设置一些界限,来确保这些技术被负责任地使用。”

美国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局长艾伦·戴维森4月11日宣布,就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问责措施正式公开征求意见。

美国商务部提出,可能采用审计系统,评估人工智能系统是否包含有害偏见或误解,从而传播错误信息或虚假信息。戴维森表示,可能需要新的评估和协议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在没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运行,就像财务审计确认业务报表的准确性一样。

据戴维森介绍,征求意见的期限为60天,这些意见有助于向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的建议。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负责就技术政策向美国总统提供建议,而非撰写或执行法规。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局局长山姆·莱文(Sam Levine)在当地时间4月11日的一次采访中表示,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检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加剧诈骗或欺诈的方式。该机构2月发布了一篇措辞激烈的博客文章,警告其正在关注企业是否发布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欺骗性声明。“最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风险。”莱文说。

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利纳·汗(Lina Khan)的两位前顾问安巴·卡坎德(Amba Kakand)和萨拉·迈尔斯·韦斯特(Sarah Myers West)也在近日呼吁监管机构加强反攻,并在一份新报告中指出,科技行业的资源集中可能会加剧人工智能的危害。报告敦促联邦官员“迅速”使用已经掌握的工具,包括反垄断权力,并制定如何抵制硅谷“人工智能炒作”的路线图。

“少数私人行为者在开发和传播人工智能作为关键的社会基础设施的同时,积累了与民族国家相抗衡的权力和资源。”报告称。两位前顾问还特别警告,将美国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与中国相提并论的言论,已被用来推动“在竞争、隐私和算法问责制的政策辩论中”放松管制。

与此同时,为新技术制定标准的美国联邦实验室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已经制定了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框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华盛顿邮报》,最近科技高管和立法者在硅谷举行了一个会议,与会者提出了由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协调整个政府AI工作的想法。

在此次会议上,关注与中国技术竞争的众议院小组的成员与科技高管讨论了如何发展更多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高管们肯定了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AI框架,该框架描述了行业化解AI风险的最佳实践是什么,并推测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可以在加强政府AI工作方面发挥作用,就像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协调政府应对网络攻击一样。

全面AI立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随着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在硅谷升温,华盛顿的机构正在努力研究,它们在监管快速发展的技术方面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美国没有类似于中国科技部的部门,尽管在上世纪50年代,该国曾围绕是否设立科技部进行过一场大争论。

“由于未能建立相关体系,政策制定者正在为人工智能的恶意竞争创造条件。”政策研究机构艾达·洛芙莱斯研究所(Ada Lovelace Institute)所长卡莉·金德(Carly Kind)上个月警告称。

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唐·贝耶(Don Beyer)曾抱怨,他提出的一项要求审计人工智能的法案未能获得支持,原因是这个问题“对议员们来说并不紧迫”。现年72岁的贝耶正在攻读机器学习硕士学位。

加州共和党众议员杰伊·奥伯诺特(Jay Oberolte)是国会唯一拥有人工智能硕士学位的议员。他说,议员们甚至不理解这项技术:“令人惊讶的是,我花了太多时间向同事解释,人工智能的主要危险,并不是眼睛里冒红光的终结者T800。”

还有一些议员则更强调美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保持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得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 Cruz)就曾指出,国会必须“确保美国在整个21世纪都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由于没有用来分配资源和增加监管权力的新立法,美国各机构正忙着将现有工具应用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狂野西部”。智库R Street Institute技术和创新团队的高级研究员亚当·蒂勒(Adam Thierer)认为,美国国会通过全面的人工智能法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所有的行动实际上都是在联邦机构层面进行的。”

目前,人工智能已融入美国人生活的关键领域,监管机构将面临一项特别棘手的任务。研究通常不透明的AI系统需要先进的技术操作,向审计员提供访问用于训练AI的大型数据集的权限也会引发隐私问题。一些技术专家警告称,合规负担可能会削弱美国公司的竞争能力。

人工智能“四大门派”

在民间,围绕人工智能监管的讨论几乎每天都在学术界或企业界展开。

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4月10日报道,著名科技投资人、互联网“教父”罗恩·康威(Ron Conway)4月12日将在旧金山召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领头企业讨论人工智能政策问题,OpenAI、微软、谷歌、苹果、英伟达、Stability AI、Hugging Face、Anthropic等公司的高管与政策代表将出席该会议,讨论如何负责任地开发AI、分享最好的实践案例,并商讨相关的公共政策框架和标准。

而在3月29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等千名业界和学界人士联署公开信,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暂停至少6个月,以便制定和实施安全协议。

在美国科技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如今分为几大阵营,他们之间的激烈分歧正在加剧。

人工智能态度四象限图:往上是不能停,往下是减缓;往左是恐惧与绝望(反乌托邦),往右是美好与理想(乌托邦)。

第一派是“AI安全(AI safety)派”。“AI安全”一词用来指实际的安全问题,例如确保自动驾驶汽车不会撞车。近年来,这个术语可以与“AI对齐”互换,用来描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确保人工智能系统遵守程序员的意图,并防止可能伤害人类、寻求权力的人工智能。流行于硅谷精英中的“有效的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与这个阵营相关。其中许多人在OpenAI、DeepMind和Anthropic等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

第二派是“通用人工智能(AGI)信徒”。这个团体也关心AI安全,但对构建通用人工智能感到非常兴奋。OpenAI和DeepMind这两个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此为使命,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和硅谷投资大亨彼得·蒂尔(Peter Thiel)都是幕后的重要人物。这个团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致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在越来越多地谈论通用人工智能。

第三派是“AI末日论者(AI Doomer)”。这群人和AI安全派有许多共同的信念,但他们更悲观,认为足够强大的人工智能将消灭人类。机器情报研究所(MIRI)联合创始人埃利泽·尤德考夫斯基(Eliezer Yudkowsky)是代表人物。他在《时代》杂志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美国在必要时应对外国数据中心进行空袭。最近,MIRI获得了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一轮新的投资。尽管尤德考夫斯基的著作被批评为不适合现代的机器学习,但他还是影响了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而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对他也大加赞许。

埃利泽·尤德考夫斯基(左)与山姆·奥特曼(中)合影。

还有一派是AI伦理学家。他们多年来一直警告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存在问题,包括输出种族和性别的偏见言论,可能破坏信息生态系统。这个阵营相对温和,一些人认为AI技术可以在不伤害弱势人群的情况下发展。谷歌人工智能道德团队前负责人、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所(Distributed AI Research Institute)创始人蒂姆尼特·格布鲁(Timnit Gebru)是代表人物,她曾在欧洲议会谈到,需要缓慢的人工智能运动,减缓行业的步伐,把社会安全放在第一。在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中,尽管很多科技公司都在解雇其人工智能道德团队,但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一直在倾听。

面对这些阵营发出如此多元的声音,美国政策界如何听取建议并采取行动仍需关注。

美国的监管选项

就监管可以采纳的选项,美国国内的分析人士也进行了广泛讨论。

除了上述联名公开信,呼吁暂停人工智能训练的还有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杨安泽。但反对者近日来也已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意见。以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为代表的科技界人士,以“失去和中国的竞争优势”为理由抵制暂停开发的想法。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保罗·中曾根(Paul Nakasone)则告诉议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是今天引起共鸣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对手将继续寻求利用的东西。”

另外一种更激进、也更不太可能实现的方式是对高级人工智能实施国际禁令。“AI末日论者”代表尤德考夫斯基就主张,在国际上永久禁止训练比ChatGPT底层更强大的大型语言模型。“如果有人建立了一个过于强大的人工智能,在目前的条件下,我预计人类物种的每一个成员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会在此后不久死亡。”尤德考夫斯基在《时代》杂志的专栏文章中写道,人工智能训练禁令需要“无限期和具有全球性”,世界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遏制AI开发。

具体而言,尤德考夫斯基认为,GPU(图形处理器)是用于大型语言模型复杂计算的专用处理单元,需要进行跟踪,大型GPU集群需要关闭,各国应该“通过空袭摧毁流氓数据中心”减轻人工智能威胁。

相比这些不切实际的愿景,立法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更现实的路径。白宫已经发布了“人工智能权利法案”的蓝图,要求开发人员在产品设计中强调几个优先事项,其中包括确保产品收集的数据不被滥用于恶意的目的,设计者要考虑种族或性别方面的算法偏见,所有收集的数据都通过适当的隐私措施进行存储和保护,以及用户必须知道算法何时正在影响他们的用户体验,如果他们愿意,可以选择退出。

与美国不同,欧盟目前已经在准备通过一项法案监管人工智能,监管内容包括面部识别和关键公共基础设施。该立法将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对其技术进行风险评估,违反者可能会被罚款,最高可达其全球收入的6%。欧盟三大机构预计最早将于4月开始的三方谈判中敲定人工智能法案的最终细节。

在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4月11日宣布,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出现种族、民族等歧视,防止生成虚假信息,防止侵犯知识产权等。文件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文件还提到,产品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于2022年12月12日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

对深度合成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标识,也是全球行业内经常被讨论的监管方式。美国科技记者克里斯托弗·哈顿(Christopher Hutton)4月11日撰文建议,为了防止滥用AI生成的图像,美国国会可以通过立法,要求AI图像生成程序在所有图像中包含一个“水印”,以识别其来源。

在人工智能领域,对面部识别的监管也是各国讨论的焦点。除了欧盟正在立法外,美国多个城市和州已禁止使用面部识别软件。例如,纽约在2021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在学校内使用该软件;加利福尼亚州2020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执法部门在其随身摄像头中使用面部识别。类似禁令是否会在联邦层面上执行,值得关注。在中国,上海近日公示了《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分级分类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首个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分级分类管理的地方标准。

展开全文
打开碳链价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碳链价值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0 0
监管AI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相关推荐

行业观察|银行业的AI时刻来了 滚动

行业观察|银行业的AI时刻来了

奇幻空间 2023-09-21 滚动
AI大模型
AI的应用将使得原本稀缺的服务惠及更多普通人,也使得更好的金融服务惠及更多普通小微企业。
妙鸭“免费”了,它不想只做一个偶尔刷屏的AI写真App 滚动

妙鸭“免费”了,它不想只做一个偶尔刷屏的AI写真App

AI梦工厂 2023-09-21 滚动
AI妙鸭
妙鸭免费版是其沉寂了一个多月后,再次试图引起C端用户关注的重要动作。
福建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支持新建 100P 以上人工智能算力项目申报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库 滚动

福建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支持新建 100P 以上人工智能算力项目申报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库

AI之势 2023-09-21 滚动
AI政策
聚焦智能机器人、元宇宙与数字孪生等领域关键技术需求。

碳链快讯更多 ›

2023-09-21

新加坡银行加强对持有「投资相关」护照的中国客户的检查

2023-09-21

Tether 购买价值 4.2 亿美元的 Nvidia 芯片并计划出租给 AI 初创公司

2023-09-21

MakerDAO 再次增加 1.91 亿美元 RWA 资产,RWA 总资产超 29 亿美元

2023-09-21

黄立成以 1100 万枚 APE 购买 Yuga 资产并发行代币 DAM提案获投票通过

2023-09-21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批准禁止发行 CBDC 的法案

2023-09-21

PayPal 旗下 Venmo 钱包将上线 PYUSD

2023-09-20

新加坡最大洗钱案涉案金额扩大至 24 亿新元,价值近 0.4 亿新元的加密货币被扣押

2023-09-20

香港证监会:JPEX从未就可能作出的牌照申请与我们接洽

2023-09-20

梁瀚璟:基于 RWA、STO 进行融资可能会是 Web3 杀手级产品

2023-09-20

香港投委会:区块链不记名交易很难追回

2023-09-20

斯坦福大学承诺退还 FTX 债务人 550 万美元捐款

2023-09-20

菲律宾 SEC 与美 SEC 合作打击加密货币欺诈

2023-09-20

香港警方披露 JPEX 运作模式和推广手法,公布五大涉嫌诈骗元素

2023-09-20

CoinEx 攻击事件已造成超 7000 万美元损失,将全额赔偿受损用户

2023-09-20

灰度向 SEC 提交新的以太坊期货 ETF

2023-09-20

a16z crypto 开放加密创业学校 2024 年春季申请,将向每家参与公司投资 50 万美元以换取 7% 的股权

2023-09-19

Chainalysis :印度在全球加密货币交易量中排名第二

2023-09-19

香港警方:考虑将涉 JPEX 案逾 6000 万港元财产充公,会在必要时刻将涉案离港艺人引渡回港

2023-09-19

上海:加快布局区块链等事关未来的关键基础设施

2023-09-19

区块链技术公司 Jiritsu 完成 1020 万美元融资,并推出资产代币化平台 Tomei RWA

2023-09-19

肯尼亚官员:美国当局阻止肯尼亚拘留 Worldcoin 的几位高管

2023-09-19

区块链医疗数据交换平台 Briya 完成 1150 万美元 A 轮融资,Team8 领投

2023-09-19

时尚领域元宇宙数据分析商 Geeiq 完成 820 万美元 A 轮融资,YFM Equity Partners 领投

2023-09-19

Circle:USDC 已上线 Polkadot 主网

2023-09-19

香港特首:JPEX事件反映出监管的重要性

2023-09-19

邱达根阐述「三箭三圆」:香港政府正考虑推动土地代币化、加快推出零售数码港元等

2023-09-18

蚂蚁集团计划退出对A&T Capital的投资

2023-09-18

香港警方拘捕 JPEX 推广网红林作,或因涉嫌 JPEX 案件

2023-09-18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将批准两项法案,干涉数字美元的发行

2023-09-15

香港金管局:虚拟资产机构使用「银行」陈述或涉嫌犯罪

2023-09-15

日本政府允许初创企业用虚拟货币筹集资金

2023-09-15

香港加密交易所Meex与ZA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09-15

MakerDAO 再次增加1亿美元 RWA 资产,RWA 总资产达 27.13 亿美元

2023-09-15

港媒:香港警方正调查 JPEX 是否涉及刑事成分

2023-09-15

迪拜与香港将加强金融合作,涵盖金融科技和虚拟资产等领域

2023-09-15

香港议员回应Vitalik:香港政策和法律不会朝令夕改

2023-09-15

加密市场8月份资金流出达550亿美元,重大事件造成的影响正在上升

2023-09-14

Vitalik Buterin:寻求在香港发展的项目方应考虑当地的政策持续性

2023-09-14

彭博社:如果获批,美国现货比特币ETF可能发展成1000亿美元的市场

2023-09-14

彭博社:新加坡金管局对三箭资本创始人Su Zhu和Kyle Davies实施9年禁令

2023-09-14

法庭已批准FTX的数十亿美元加密货币清算计划

2023-09-13

美 SEC 指控 Stoner Cats 创作者以 NFT 形式未经注册发行加密资产证券

2023-09-13

香港证监会警告:JPEX是不受规管的虚拟交易平台

2023-09-12

纳斯达克和 Hashdex 申请以太坊现货 ETF

2023-09-12

美 SEC 主席:正审查对灰度的裁决和比特币 ETF 申请

2023-09-12

MetaMask Snap 首批包括 34 个应用

2023-09-12

嘉楠科技发布 A14 系列浸没式液冷及风冷机型

2023-09-12

太极资本推出香港首个房地产STO

2023-09-12

PayPal 推出加密货币兑换美元服务

2023-09-11

G20领导人推进加密资产跨境框架快速实施,拟从2027年起自动交换各国间加密交易信息

推荐文章

  • 以太坊成功完成上海升级

    2023-04-13

  • AIGC时代的「多模态知识工程」思考与展望

    2023-04-12

  • 斯坦福和谷歌揭示未来游戏新模式:25个AI智能体 在虚拟小镇自由成长

    2023-04-12

  • AI撕裂游戏圈:有人失业,有人狂欢

    2023-04-12

  • 香港特首致辞全文:Web3.0的发展正值黄金起点

    2023-04-11

价值号更多 ›

达瓴智库
达瓴智库
文章: 156
  • Polkadot:新的机遇与挑战
  • 如何通过MVRV判断加密牛市还是熊市?
  • ETH在上海升级期间表现如何?
区块链骑士
区块链骑士
文章: 1310
  • 以太坊成功完成上海升级
  • 美国监管矫枉过正?香港大展数字经济发展雄心,下一个金融科技高地快来了
  • 扎克伯格能否成功转向人工智能?
TinTinLand
TinTinLand
文章: 38
  • SFT 半同质化标准创新,实现 DeFi 多元用例
  • Web3 社交的未来已来
  • 去中心化存储,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成功用例
换一批

热门标签

新基建 比特币 以太坊 DeFi 共识对话 区块链+ 美联储 央行数字货币 加密衍生品 AI 云计算 大数据 5G 政策 交易所 稳定币 电子支付 Libra 算力产业 联盟链 公链 区块链 加密货币 Nervos Cosmos EOS BCH STO 数字货币 去中心化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App内打开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Moshou

碳链价值是集资讯、行情、数据于一身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精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创新者和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条款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0 碳链价值 京ICP备18046423号
下载碳链App

下载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打赏文章作者

支付宝打赏二维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打赏

# 热门搜索 #

CBDC 比特币 DeFi 以太坊 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