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版 | 繁體版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  
  • 首页
  • 快讯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深度
  • 入驻价值号
  • 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App

  • 登录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导航
  • 首页
  • 快讯
  • 区块链+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DeFi优选
碳链价值APP
专注服务于金融科技和区块链
立即打开

ChatGPT类应用服务,数据合规有特殊性吗?

腾讯研究院腾讯研究院  •  2023-04-28
未来真正的挑战来自于AI赋能的各类应用服务。

作者:王融,腾讯研究院首席数据法律专家

引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进化。腾讯研究院公众号陆续推出《生成式AI——数据合规的变与不变》系列文章,以开放设问方式,探讨基于大语言模型AI生态的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等数据合规问题。讨论没有标准答案,更多提供观察视角。

上一篇链接:《大模型研发者是数据控制者么?》

本期观点摘要:

1. ChatGPT等AI应用服务商直接面向个人提供服务,收集并处理个人信息,可被视为个人信息保护合规主体——数据控制者。

2.与移动互联网APP的典型场景相比,生成式AI服务商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有其自身特征,数据合规重点也有所不同。

3.根据GDPR,欧盟数据保护机构(DPA)是监管机构,而非市场准入机构,其职责主要在指导督促企业满足数据合规要求。

4.未来真正的挑战来自于AI赋能的各类应用服务,解决新的数据安全问题需要新思维。

C端AI应用服务商是数据控制者(data controller)

并非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是数据合规框架下的义务主体,需要根据技术原理、业务场景和法律规范来进一步确定。当主体身份重合时,也需基于不同业务流程匹配合规义务。基于此分析框架,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详细论证了大模型研发者,在模型研发阶段有可能并不认定为隐私数据合规上的法律主体(data controller)。

基于同样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面向C端个人用户提供生成式AI服务的运营者可被认定为隐私数据合规上的数据控制者。例如,当OpenAI在2022年11年面向公众发布ChatGPT应用服务,并在2个月内突破1亿用户,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时,作为数据控制者的身份已确定无疑。

事实也如此。从国外实践看,目前已面向个人的AI应用服务商,在数据合规部分已完整配置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以充分告知用户收集了哪些类型的数据,以及如何处理数据。OpenAI在隐私政策中列举了收集类型[1];包括账户信息、通信内容、使用记录等;数据处理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改进服务,预防欺诈,网络信息安全、履行法定义务所需等。类似的,面向公众的图片生成AI服务商Midjourney 也提供了清晰明了的隐私政策[2]。国内目前虽然没有正式上线的产品,但已有部分厂商在测试版本中嵌入隐私政策。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数据保护机构DPA是第一批入场的监管机构。3月31日,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Garante宣布暂时禁止ChatGPT,并要求OpenAI 在20天内相关问题作出回应[3]。这是数据监管机构DPA对一项新兴应用的正常反映,但被误读为DPA可以对特定业务采取永久性措施。相反,根据欧盟GDPR,DPA虽然有天价处罚权,但其职权被严格限制在矫正性权力范围内,包括建议,警告以及暂时性的或者具有明确期限的禁令[4]。换言之,只要服务提供者满足数据合规要求,则DPA不得对其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在其临时禁止令受到广泛批评后,4月12日,Garante释放信号:“如果 OpenAI 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准备在 4 月 30 日重新开放 ChatGPT”[5]。

生成式AI服务商数据合规的独特性

与移动互联网相比,面向个人的生成式AI应用在数据合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制定隐私政策、业务协议,明确处理用户数据的合法性基础,通过隐私保护设计在信息系统中支持用户围绕其账户信息和使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个人信息的相关权利,包括查询、访问、更正、删除等。但一方面,我们更加关注其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独特性:

第一、收集的个人信息种类相对较少。导航软件、打车、购物等典型的移动APP为实现对用户个性化服务的闭环,需要实时收集用户较多类型的个人信息;而目前的生成式AI应用,以OpenAI和Midjourney为例,从其底层逻辑出发,其更加关注生成内容的质量,在应用服务阶段收集个人信息主要是建立用户账户体系,接受用户指令(prompt)并与之交互,因此收集的个人信息相对较少,包括账户信息(用户名、邮件)、使用记录(cookie等),如果涉及购买服务等交易,则还包括支付信息。因此,Midjourney更是以表格的形式,明确列出了不收集的用户信息种类:包括用户敏感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生成式AI应用确实也无关紧要。

第二、在更早阶段以及更广泛地采取个人信息去标识化以及匿名化措施。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生成式AI主要围绕用户账号体系及通信内容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以ChatGPT为例,尽管在模型训练阶段,其采集的数据源中的用户个人信息较少(且主要为公开信息),但在应用服务阶段,问答式的会话功能会产生较为敏感的通信内容,模型根据与用户通信内容(上下文环境)进一步分析并生成回复。为降低用户通信内容泄露后产生的风险,生成式AI会在更早阶段采取用户身份信息去标识化及匿名技术,或者将用户身份信息与通信内容相互分离,或者在模型生成回复内容后及时删除通信内容等安全类措施。这也是由生成式AI更关注反馈内容,而非用户行为的逻辑所决定,这与建立在用户行为特征基础上,以个性化推荐见长的移动APP有显著差异。

第三、由以上两方面影响,生成式AI与移动APP在数据安全的风险领域有所不同。移动互联网APP需要直接收集大量个人信息,用户数据库易成为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目标。然而,在生成式AI 应用中,虽然其直接收集的用户信息种类少,但其风险集中在模型被攻击从而反向溯源数据库,以及用户通信内容泄露的隐患。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对OpenAI发出暂时禁令,即是由于用户通信内容因出现服务bug而泄露的事故。为减轻风险,在技术上已经明显具备先发优势的OpenAI,开始探索支持用户可以选择将个人删除通信记录。4月23日,OpenAI 推出新控件,允许 ChatGPT 用户可以选择关闭其聊天历史记录,且可以不用于模型训练目的[6]。

第四、在输出阶段,如果用户引导的问题涉及个人信息时,基于大模型的语言预测生成的算法逻辑,输出结果中的个人信息有可能是编造的,虚假的,这可能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信息质量原则,即保持个人信息准确性要求。但这类问题的背后实质是生成式AI在内容治理中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即AI进入“幻想”,编造不准确甚至是虚假的信息。

OpenAI在研发阶段,即致力于改善和解决此类问题,包括引入人类专家意见反馈机制和强化学习(RLHF),引导AI输出准确内容。目前,部分生成类AI还加入了输入(prompt)+输出双重过滤机制,来进一步避免出现有害内容或侵权问题。尽管大语言模型的进步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仅用了4个月,ChatGPT 4相比于GPT3.5,其输出信息的准确率就大幅提升了40%,违反内容政策的输出可能性降低 82%[7],但目前仍不能保证其生成内容具有可靠的准确性。因此作为用户也应当对ChatGPT的回答保持一定警惕和判断力,避免被误导。

综上,看待生成式AI的数据合规问题,需要从移动互联网服务中的数据合规惯性中跳脱出来,围绕其在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合规和安全保护措施。

面向未来的挑战:前所未有的数据汇聚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AI为世人所瞩目,不在内容生成,而在其所具有的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l general interlligence,AGI)潜力,业界惊呼:AGI的奇点时刻正在到来。未来,除了面向普通大众的内容生成式AI应用外,业界普遍认为AI也将改写互联网范式。现有商业模式将广泛引入AI智能模型,大幅提升用户交互效率。这不是将来时,而是进行时。2023年3月17日,微软发布Microsoft 365 Copilot,将大语言模型(LLM)功能与微软办公应用相结合,帮助用户解锁生产力[8]。

Copilot将会被内置到办公全家桶内,在Word、Excel、PowerPoint中,AI将与个人通过便捷的语言交互,一起撰写文档,演示文稿,实现数据可视化;在Outlook,Teams ,Business Chat中,AI能够帮助用户回复邮件,管理邮箱,实时完成会议摘要和待办事项,提高会议效率。

办公效率的飞越提升,不仅建立在强大的AI模型能力基础之上,更建立在广泛的数据打通链接基础之上,使用Copilot意味着用户将授权微软打通跨越各业务平台的个人数据。正如微软隐私政策所陈述,为实现业务提供,改进和开发产品等目的,微软会从不同的业务环境中(例如在使用两个以上 Microsoft 产品的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合并[9]。

这只是未来超级数字助理的雏形,在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持之下,每个人甚至可以拥有多个数字分身,协同完成任务。可以想见,数字助理的背后是大语言模型访问、链接个人以及商业企业的私有数据,数据的融合利用一定是无缝丝滑的。此类数据的访问处理如何以安全、合规、保护隐私的方式进行,对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Microsoft Graph 是 Microsoft 365 中数据和智能的网关。它提供了统一的可编程性模型,以安全便捷地跨业务平台访问数据。图:Microsoft Graph 是 Microsoft 365 中数据和智能的网关。它提供了统一的可编程性模型,以安全便捷地跨业务平台访问数据。

同时,我们也迫切需要审视现有的隐私保护与合规机制。在当前移动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实践中,对于必要性原则解释是非常严苛的,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数据收集与汇聚。例如:《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简称《39类规定》)不仅针对每类应用区分了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还针对基本功能收集的必要信息进行了明确。在大部分基本功能中仅能收集两三类个人信息,例如定位和导航功能仅能收集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三种信息;《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中更是明确:不得仅以改善服务质量、研发新产品等理由收集个人信息。这种基于“严防死守”的数据合规思路在未来的AI应用场景中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移动互联网到我们正在步入的AI时代,虽然数据利用一直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但各类新技术应用仍将隐私保护作为价值对齐(value alignment)的重要方面。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真谛从来也不是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各种限制,或者人为增加数据利用门槛,而在于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健全的法律机制和更加强大的技术安全措施来切实保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

[1]https://openai.com/policies/privacy-policy

[2]https://docs.midjourney.com/docs/privacy-policy

[3]https://www.gpdp.it/web/guest/home/docweb/-/docweb-display/docweb/9870832

[4]GDPR Article 58&Article 83

[5]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italys-data-watchdog-chatgpt-can-resume-april-30-if-openai-takes-useful-steps-2023-04-18/

[6]https://openai.com/blog/new-ways-to-manage-your-data-in-chatgpt

[7]https://openai.com/product/gpt-4

[8]https://news.microsoft.com/zh-cn/microsoft-365-copilot/

[9]https://privacy.microsoft.com/zh-cn/privacystatement

展开全文
打开碳链价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碳链价值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0 1
ChatGPT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相关推荐

ChatGPT一周年,差点吓死OpenAI 滚动

ChatGPT一周年,差点吓死OpenAI

AI之势 2023-11-30 滚动
ChatGPTOpenAI
ChatGPT 今日上线一周年了,OpenAI 却差点没挺过来
ChatGPT狂吐训练数据,还带个人信息:DeepMind发现大bug引争议 滚动

ChatGPT狂吐训练数据,还带个人信息:DeepMind发现大bug引争议

机器之心 2023-11-30 滚动
AIGCChatGPT
如果我不停地让 ChatGPT 干一件事,直到把它「逼疯」会发生什么?
GPT-4惨遭削弱,偷懒摸鱼绝不多写一行代码,OpenAI已介入调查 滚动

GPT-4惨遭削弱,偷懒摸鱼绝不多写一行代码,OpenAI已介入调查

AI梦工厂 2023-11-29 滚动
ChatGPTOpenAIGPT-4
GPT-4再次遭网友“群攻”,原因是“懒”得离谱!

碳链快讯更多 ›

2023-11-28

李家超:打击无牌加密平台

2023-11-28

港媒:HOUNAX或为香港本地公司玖币

2023-11-28

Spartan Group管理合伙人:做空头寸信息遭某大型加密交易所泄露

2023-11-28

WSJ:美SEC仍在寻找 Binance.US 存在潜在欺诈的证据

2023-11-28

Vitalik 最新博文阐述对技术乐观主义、AI 风险、区块链和密码学等的看法

2023-11-28

美法官:赵长鹏必须暂时留在美国

2023-11-26

Arthur Hayes:美元流动性增长预示比特币将迎来上行趋势

2023-11-25

Web3 数字银行 iPeakoin 完成近千万美元 A 轮融资,真格基金领投

2023-11-24

盈透证券已获香港零售客户虚拟资产交易的许可

2023-11-23

新加坡拟于2024年中禁止加密货币保证金或杠杆交易,以遏制散户投机

2023-11-22

Mt. Gox 受托人:将很快开始向债权人偿还债务

2023-11-22

Sam Altman 将回归 OpenAI 担任 CEO

2023-11-21

武汉市公安局破获10亿元虚拟币洗钱案

2023-11-20

连线杂志:OpenAI 近 500 名员工威胁辞职,除非董事会辞职并重新任命 Sam Altman

2023-11-20

Tether 自愿冻结与国际犯罪集团有关的 2.25 亿枚被盗 USDT

2023-11-20

OKX已向香港证监会递交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申请

2023-11-20

华尔街日报:Bullish 已收购 CoinDesk 100% 的股权

2023-11-20

彭博:现货比特币 ETF 市场规模有望达 1000 亿美元

2023-11-20

微软 CEO: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 和 Brockman 将加入微软

2023-11-20

Sam Altman回归失败 OpenAI董事会聘请Emmett Shear担任CEO

2023-11-20

彭博社:OpenAI 临时 CEO Mira Murati 计划重新聘请前 CEO Sam Altman 和前总裁 Greg Brockman

2023-11-20

知情人士:在被 OpenAI 罢免前,Altman 正寻求为新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筹集资金

2023-11-19

OpenAI董事会:原则上同意Sam Altman回归

2023-11-19

彭博社:OpenAI 投资者正向公司董事会施压,要求恢复 Sam Altman 的 CEO 职务

2023-11-18

京港互联网 3.0 产业中心暨青年人才基地揭牌

2023-11-18

美 SEC 已推迟对 Global X 与富兰克林邓普顿的现货比特币 ETF 做出决定的日期

2023-11-18

OpenAI 罢免 Sam Altman 的 CEO 与董事会职务

2023-11-18

富达已向美 SEC 提交以太坊现货 ETF 申请

2023-11-17

BitGo 首席执行官:美 SEC 很有可能拒绝一系列现货比特币ETF申请

2023-11-17

日本金融厅批准推出ODX数字证券交易所START

2023-11-17

资产管理公司 WisdomTree 再次提交现货比特币 ETF 的 S-1 招股说明书

2023-11-17

德国联邦议员支持比特币作为该国法定货币

2023-11-16

贝莱德向 SEC 提交以太坊现货 ETF 的 S-1 招股说明书,任命 Coinbase 为托管人

2023-11-16

NYDFS 更新加密货币上市和退市指导方针,要求更为严格

2023-11-16

Arthur Hayes:随着美元流动性上升,比特币等风险资产将继续飙升

2023-11-15

新加坡金管局宣布扩大资产代币化计划

2023-11-15

蚂蚁集团首次披露海外发展数据 营收规模同比增长300%

2023-11-15

马来西亚砂拉越州与蚂蚁数科达成合作 发展数字政务服务应用

2023-11-15

彭博分析师:美 SEC 将在 21 日前对 3 个比特币现货 ETF 申请作出决策

2023-11-15

Cathie Wood:Gary Gensler的政治野心是现货比特币ETF受阻的原因

2023-11-15

Blockchain.com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较去年3月下跌超50%

2023-11-15

港股上市公司博雅互动拟斥资 9000 万美元购买比特币和以太坊

2023-11-14

加密货币集团 BGX 战略投资 OSL 母公司 BC 科技集团,认购约 7.1 亿港元新股

2023-11-14

渣打银行推出区块链部门 Libeara,拟代币化新加坡元政府债券基金

2023-11-14

韩国金管局成立虚拟资产上币工作组,并开始规划加密货币上市和退市指南

2023-11-14

港股上市公司博雅互动寻求股东授权以在一年内购买至多 1 亿美元加密货币

2023-11-14

BC科技集团出售上海憬威90%股权,并继续短暂停牌以待新股份发行

2023-11-14

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公司Fnality完成9500万美元B轮融资,高盛和法国巴黎银行领投

2023-11-13

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可将比特币列为金融产品纳入「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资产范围

2023-11-10

香港恒生银行:将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服务

推荐文章

  • Midjourney:伟大的公司只需要十一人

    2023-04-28

  • 大模型炼丹指南:信则灵,不信则妄

    2023-04-28

  • 散户投资者入局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3-04-28

  • 三星弃 Google 用 Bing ?谷歌赶工新 AI 搜索 Magi

    2023-04-28

  • 清华美院硬核输出:AI绘画可控性研究与应用

    2023-04-28

价值号更多 ›

达瓴智库
达瓴智库
文章: 156
  • Polkadot:新的机遇与挑战
  • 如何通过MVRV判断加密牛市还是熊市?
  • ETH在上海升级期间表现如何?
区块链骑士
区块链骑士
文章: 1322
  • 扩大Web3生态影响力,AWS与Cronos Labs强强联手重塑行业未来
  • 区块链和Crypto市场如何在体育市场中引领未来?
  • 2023Crypto骗局名册:一文教你避开15种常见骗局
TinTinLand
TinTinLand
文章: 43
  • 对话 Web3 创业者:一位女性开发者的加密创业之路
  • 市场热潮的机遇,Infra、DeFi、NFT 为何值得关注?
  • 轻客户端,助力实现链上信息「云验证」
换一批

热门标签

新基建 比特币 以太坊 DeFi 共识对话 区块链+ 美联储 央行数字货币 加密衍生品 AI 云计算 大数据 5G 政策 交易所 稳定币 电子支付 Libra 算力产业 联盟链 公链 区块链 加密货币 Nervos Cosmos EOS BCH STO 数字货币 去中心化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App内打开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Moshou

碳链价值是集资讯、行情、数据于一身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精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创新者和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条款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0 碳链价值 京ICP备18046423号
下载碳链App

下载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打赏文章作者

支付宝打赏二维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打赏

# 热门搜索 #

CBDC 比特币 DeFi 以太坊 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