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版 | 繁體版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  
  • 首页
  • 快讯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滚动
  • 入驻价值号
  • 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App

  • 登录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导航
  • 首页
  • 快讯
  • 区块链+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DeFi优选
碳链价值APP
专注服务于金融科技和区块链
立即打开

谷歌痛失大将:“AI教父” Geoffrey Hinton离职,只为给人类敲响警钟?

硅星人硅星人  •  2023-05-02
深度学习的奠基人开始后悔自己的毕生研究

文| Juny 编辑| VickyXiao

进入2023年以来,科技界里彷佛没有了大事,只剩下了人工智能。人人都在谈论ChatGPT、科技圈开卷大模型、OpenAI估值节节攀升、大公司你追我赶硝烟四起……

而这一切繁荣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三位人工智能研究者的工作———曾因提出和发展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2019年获得计算机界最高荣誉“图灵奖”的Geoffrey Hinton、Yoshua Bengio、Yann LeCun。

可以说,没有这三位学者的研究,我们今天根本看不到ChatGPT、Bard的出现,也不会这么快的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片检索、机器翻译、自动驾驶等技术。

其中,Geoffrey Hinton是“三巨头”中最核心的人物,被业界誉为“人工智能教父”。他在2013年加入谷歌,把深度学习技术带进了谷歌的多项业务,直接推动谷歌成为了AI技术最出色的公司之一。同时,他还亲自培养了一大批机器学习相关的人才,包括了如今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

“深度学习三大先驱”,图片来自于推特

而就在加入谷歌的第十年、深度学习迎来爆发式发展的当下,几周前,现年75岁的Geoffrey Hinton辞去了他在谷歌的工作。而离职的原因,用他的原话来讲,是想要没有任何负担的给所有人讲一些他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真心话”。

来自“人工智能教父”的担忧和警告

如果说谁最热爱深度学习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Geoffrey Hinton一定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一位。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Geoffrey Hinton作为计算机神经网络的开拓者,已经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了近50年。

对于Geoffrey Hinton来说,从无到有的创造一个全新概念和技术的过程曾经无比艰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他提出神经网络理论开始,一直到本世纪初,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学术界对神经网络理论都充满质疑,同时,受制于当时数据集规模限制以及计算机算力的不足,相关研究的进展也一度非常缓慢。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些人放弃了、一些人转了研究方向,但Geoffrey Hinton从未放弃过关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研究。

但如今,深度学习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所有人都开始向深度学习里疯狂砸人力、砸资金,坚守了多年的Geoffrey Hinton这时却想要大家都暂停脚步,甚至对自己付出了一生心血的研究感到有些后悔,为什么?

在最近接受纽约时报的专访中,Geoffrey Hinton表示,自己此次从谷歌离职并不是因为要批判谷歌,而是他能够在不影响谷歌的情况下,去真实地谈论AI的潜在风险。

在他看来,作为AI技术的领军者,过去这些年谷歌一直扮演着一位“负责任的管家”的角色,小心翼翼地保留和控制着那些可能造成伤害的技术。但由于微软极快的将Bing和ChatGPT结合并向公众发布,挑战了谷歌核心的搜索引擎的业务,所以谷歌也无法像过去那样继续保持着发展节奏,科技巨头陷入了一场可能无法停止的竞争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需要以一名研究者而不是谷歌员工的身份站出来,给大家发出警告。结合整个采访来看,Hinton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担忧。

一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他认为互联网将很快被各种虚假信息淹没。这些信息包括文字、照片、视频等,而普通人将越来越难分辨这些信息的真假,引发社会的失序。

二是就业市场可能在就业市场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颠覆,造成失业潮的爆发。虽然目前像 ChatGPT 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还只是对人类工作的补充,但按照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它们将很快可以取代律师助理、翻译、行政助理等其他任何基础的、重复性的工作。“它消除了苦差事,但带走的可能远不止于此。”Hinton表示。

此外,他还担心人工智能技术的接下来的发展会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他承认,在他们过去的研究之中,人工智能常常能从大量数据中学习进而产生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而当前,包括个人和公司在内的很多使用者们不仅让人工智能自主生成代码,也让人工智能运行和管理着代码。在这种不断的训练之中,很有可能让“自主杀手机器人”真的成为现实。

“很多人都觉着这很遥远,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至少还要有30-50年我们才会走到那一天。但就我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而言,我已经不这么想了。”Hinton认为,谷歌和微软以及其他大型公司之间的竞争,将很快升级为一场全球性竞争,如果没有某种监管,这场竞争将不会停止,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会远超我们的想象,并最终走向失控。

呼吁AI监管的声音越来越强

如果以上这些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大家可能仍然会觉得这些观点带着危言耸听的意味。但当如今世界上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深度学习的奠基人Geoffrey Hinton也这么说时,也引发了更多人开始认真思考和关注这个问题。

实际上,在此次Geoffrey Hinton发声之前,最近几个月来人工智能领域就已经发起过两波大型的联名,呼吁谨慎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一次是由马斯克、Yoshua Bengio等数千名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大佬呼吁至少暂停6个月比GPT-4更强模型的研究的公开信。另一次则是由拥有40多年历史、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学术机构之一的人工智能促进协会(AAAI)的19名现任及前任领导人所发布的联名信,其中也包括了微软现任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专家Eric Horvitz。

虽然此前马斯克他们暂停模型研发的呼吁在业界受到了争议,包括Yann LeCun、吴恩达在内的研究者都对停止研发“一刀切”的做法表示了反对,甚至也有人质疑马斯克等人提出暂停研发是为了私利。但目前看来,关于共同加强AI监管、预防潜在性危险发生的观点,大家的看法几乎都是一致的。

在今天Geoffrey Hinton的报道发出后,吴恩达第一时间转发了Geoffrey Hinton的推特表示支持,感谢Hinton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以及对人工智能在虚假信息、自动机器和劳动力影响方面的发声。

一些AI的投资人、研究者今天也纷纷转发了Geoffrey Hinton的访谈,呼吁学界、工业界、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快速行动起来,趁当前技术还在可控范围内,尽快制定好监管框架和应用方案等。

当然,也有研究者并不认同AI威胁论,其中就包括了Geoffrey Hinton曾经的学生、研究的伙伴Yann LeCun。他此前多次表示,大语言模型根本不算什么,要想真正通往AGI之路,还需要构建“世界模型”。

对此,很多人也很希望这些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持有不同观点的研究泰斗们能够很快来一场深度对谈,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前方的机遇和风险。

AI会成为新时代的“原子弹”吗?

在此次的访谈中,一个尤其引人关注的地方在于Geoffrey Hinton在谈到AI风险时,多次提及了核武器。从一定程度上来看,Geoffrey Hinton或许认为AI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危险并不亚于核武器。

他表示,跟核武器研究不同,现在AI研究更危险的地方在于,我们目前几乎没有办法知道有哪些组织或者国家正在秘密研究这项技术。理想的情况下,全球各国组织和科学家们应该共同进行合作和对技术进行控制,但显然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

作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发起人,Geoffrey Hinton坦言自己目前甚至有些后悔进行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当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作为研究人员很难去防止不好的人利用这些技术去做不好的事。

而Hinton的这种说法也让人不由地想起了当年“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相似的心路历程。当年,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两个月之后,奥本海默辞去了职务,之后他在担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期间一直致力于游说国际机构对军备进行管制,并运用影响力宣扬控制核武器和核不扩散运动。

Geoffrey Hinton说,以前人们问他如何从事具有潜在危险的技术时,他总会会引用奥本海默的话:“当你看到一个东西拥有美妙的技术前景时,就尽管去做吧。”但现在,他已经不会再那样说了。

“人们不应该快速扩大AI研究的规模,直到足够了解自己是否能够控制它,”Geoffrey Hinton说道。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01/technology/ai-google-chatbot-engineer-quits-hinton.html

展开全文
打开碳链价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碳链价值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0 0
监管AIGC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相关推荐

巴比特 | 元宇宙每日必读:上海公布首批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建设 10 项成果;360 智脑大模型全面接入 360 全家桶,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滚动

巴比特 | 元宇宙每日必读:上海公布首批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建设 10 项成果;360 智脑大模型全面接入 360 全家桶,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云锦 2023-09-21 滚动
政策元宇宙AIGC大模型
用户可通过 ai.360.com 一站式登录体验各种大模型服务。
红杉美国:生成式AI进入第二阶段了 滚动

红杉美国:生成式AI进入第二阶段了

AIGC 2023-09-21 滚动
AIGC
有哪些新的东西出现?
重磅!OpenAI将发布DALL·E 3,多模态ChatGPT来了! 滚动

重磅!OpenAI将发布DALL·E 3,多模态ChatGPT来了!

AIGC 2023-09-21 滚动
AIGCOpenAI
ChatGPT在DALL·E 3加持下将开启久违的多模态输出模式。

碳链快讯更多 ›

2023-09-21

新加坡银行加强对持有「投资相关」护照的中国客户的检查

2023-09-21

Tether 购买价值 4.2 亿美元的 Nvidia 芯片并计划出租给 AI 初创公司

2023-09-21

MakerDAO 再次增加 1.91 亿美元 RWA 资产,RWA 总资产超 29 亿美元

2023-09-21

黄立成以 1100 万枚 APE 购买 Yuga 资产并发行代币 DAM提案获投票通过

2023-09-21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批准禁止发行 CBDC 的法案

2023-09-21

PayPal 旗下 Venmo 钱包将上线 PYUSD

2023-09-20

新加坡最大洗钱案涉案金额扩大至 24 亿新元,价值近 0.4 亿新元的加密货币被扣押

2023-09-20

香港证监会:JPEX从未就可能作出的牌照申请与我们接洽

2023-09-20

梁瀚璟:基于 RWA、STO 进行融资可能会是 Web3 杀手级产品

2023-09-20

香港投委会:区块链不记名交易很难追回

2023-09-20

斯坦福大学承诺退还 FTX 债务人 550 万美元捐款

2023-09-20

菲律宾 SEC 与美 SEC 合作打击加密货币欺诈

2023-09-20

香港警方披露 JPEX 运作模式和推广手法,公布五大涉嫌诈骗元素

2023-09-20

CoinEx 攻击事件已造成超 7000 万美元损失,将全额赔偿受损用户

2023-09-20

灰度向 SEC 提交新的以太坊期货 ETF

2023-09-20

a16z crypto 开放加密创业学校 2024 年春季申请,将向每家参与公司投资 50 万美元以换取 7% 的股权

2023-09-19

Chainalysis :印度在全球加密货币交易量中排名第二

2023-09-19

香港警方:考虑将涉 JPEX 案逾 6000 万港元财产充公,会在必要时刻将涉案离港艺人引渡回港

2023-09-19

上海:加快布局区块链等事关未来的关键基础设施

2023-09-19

区块链技术公司 Jiritsu 完成 1020 万美元融资,并推出资产代币化平台 Tomei RWA

2023-09-19

肯尼亚官员:美国当局阻止肯尼亚拘留 Worldcoin 的几位高管

2023-09-19

区块链医疗数据交换平台 Briya 完成 1150 万美元 A 轮融资,Team8 领投

2023-09-19

时尚领域元宇宙数据分析商 Geeiq 完成 820 万美元 A 轮融资,YFM Equity Partners 领投

2023-09-19

Circle:USDC 已上线 Polkadot 主网

2023-09-19

香港特首:JPEX事件反映出监管的重要性

2023-09-19

邱达根阐述「三箭三圆」:香港政府正考虑推动土地代币化、加快推出零售数码港元等

2023-09-18

蚂蚁集团计划退出对A&T Capital的投资

2023-09-18

香港警方拘捕 JPEX 推广网红林作,或因涉嫌 JPEX 案件

2023-09-18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将批准两项法案,干涉数字美元的发行

2023-09-15

香港金管局:虚拟资产机构使用「银行」陈述或涉嫌犯罪

2023-09-15

日本政府允许初创企业用虚拟货币筹集资金

2023-09-15

香港加密交易所Meex与ZA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09-15

MakerDAO 再次增加1亿美元 RWA 资产,RWA 总资产达 27.13 亿美元

2023-09-15

港媒:香港警方正调查 JPEX 是否涉及刑事成分

2023-09-15

迪拜与香港将加强金融合作,涵盖金融科技和虚拟资产等领域

2023-09-15

香港议员回应Vitalik:香港政策和法律不会朝令夕改

2023-09-15

加密市场8月份资金流出达550亿美元,重大事件造成的影响正在上升

2023-09-14

Vitalik Buterin:寻求在香港发展的项目方应考虑当地的政策持续性

2023-09-14

彭博社:如果获批,美国现货比特币ETF可能发展成1000亿美元的市场

2023-09-14

彭博社:新加坡金管局对三箭资本创始人Su Zhu和Kyle Davies实施9年禁令

2023-09-14

法庭已批准FTX的数十亿美元加密货币清算计划

2023-09-13

美 SEC 指控 Stoner Cats 创作者以 NFT 形式未经注册发行加密资产证券

2023-09-13

香港证监会警告:JPEX是不受规管的虚拟交易平台

2023-09-12

纳斯达克和 Hashdex 申请以太坊现货 ETF

2023-09-12

美 SEC 主席:正审查对灰度的裁决和比特币 ETF 申请

2023-09-12

MetaMask Snap 首批包括 34 个应用

2023-09-12

嘉楠科技发布 A14 系列浸没式液冷及风冷机型

2023-09-12

太极资本推出香港首个房地产STO

2023-09-12

PayPal 推出加密货币兑换美元服务

2023-09-11

G20领导人推进加密资产跨境框架快速实施,拟从2027年起自动交换各国间加密交易信息

推荐文章

  • a16z:不同企业如何选择 AI 基础设施?

    2023-04-28

  • ChatGPT类应用服务,数据合规有特殊性吗?

    2023-04-28

  • Midjourney:伟大的公司只需要十一人

    2023-04-28

  • 大模型炼丹指南:信则灵,不信则妄

    2023-04-28

  • 散户投资者入局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3-04-28

价值号更多 ›

达瓴智库
达瓴智库
文章: 156
  • Polkadot:新的机遇与挑战
  • 如何通过MVRV判断加密牛市还是熊市?
  • ETH在上海升级期间表现如何?
区块链骑士
区块链骑士
文章: 1322
  • 扩大Web3生态影响力,AWS与Cronos Labs强强联手重塑行业未来
  • 区块链和Crypto市场如何在体育市场中引领未来?
  • 2023Crypto骗局名册:一文教你避开15种常见骗局
TinTinLand
TinTinLand
文章: 43
  • 对话 Web3 创业者:一位女性开发者的加密创业之路
  • 市场热潮的机遇,Infra、DeFi、NFT 为何值得关注?
  • 轻客户端,助力实现链上信息「云验证」
换一批

热门标签

新基建 比特币 以太坊 DeFi 共识对话 区块链+ 美联储 央行数字货币 加密衍生品 AI 云计算 大数据 5G 政策 交易所 稳定币 电子支付 Libra 算力产业 联盟链 公链 区块链 加密货币 Nervos Cosmos EOS BCH STO 数字货币 去中心化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App内打开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Moshou

碳链价值是集资讯、行情、数据于一身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精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创新者和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条款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0 碳链价值 京ICP备18046423号
下载碳链App

下载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打赏文章作者

支付宝打赏二维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打赏

# 热门搜索 #

CBDC 比特币 DeFi 以太坊 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