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版 | 繁體版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  
  • 首页
  • 快讯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一线
  • 入驻价值号
  • 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App

  • 登录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导航
  • 首页
  • 快讯
  • 区块链+
  • 价值号
  • 视频
  • 专题
  • DeFi优选
碳链价值APP
专注服务于金融科技和区块链
立即打开

开源许可证:著作权、著佐权和知识共享

iNetworkSocietyiNetworkSociety  •  2020-09-18
开源协议带来了技术自由主义的兴起。

内容来源: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

讲者:顾紫翚

“就像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一样,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也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促进了群体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的的变革。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互联网并非一蹴而就:从用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的诞生,到万维网的出现和普及,再到大规模的产业互联网的落地,除了技术人员之外,学术、商业、工业、政治等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其中大显身手,共同塑造了当今的互联网。其中,立法者和法律工作者也在推动和引导互联网的发展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主张代码应等同于言论,因为受到宪法修正案保护,以及要求使用者将修改后的衍生作品以同等的授权方式释出以回馈社会的著佐权等等,无不彰显了法律工作者的创新与智慧。

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曾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系统的回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立法与司法上的演进,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与社会变迁的规律,总结提炼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无论是对我们应对当下的时代挑战,还是化解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源许可证:著作权、著佐权和知识共享

大家好,我是katt,今天我们来解释自由与开发软件的概念,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缩写為FOSS。它是一个跟专有软件相对的概念,比如在网上APP上下载一个程序到你手机上,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软件,但是这种软件基本上都需要收费,而且只能使用,它不会把源代码提供给我们。自由与开放软件与专有软件的概念是相对的,它的源代码是开放的,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员写的源代码。一般来说开源软许可证大部分都是有这一条说,允许任何人自由的使用复制研究或者以任何方式来修改软件,不必向之前的开发人员支付版税,程序员可以将源代码提供给你,开放研究、复制、修改。比如说软件功能不好,可以给软件加一个功能没有关系,并且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不需要给之前的开发人员支付任何费用,但是它会带一些其他的限制,不同的开源软件协议会带一些不同的限制,在这里面就不细说,因为现在市面上可能有两三百种开源软件协议,每个都不一样,所以讲起来比较麻烦。

我们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接触到的,大家可能都听过的开源软件比较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Linux操作系统, 基本上商用计算机都是用的linux改编出来的系统。第二个是Bitcoin,比特币理论上来讲也是个开源软件,因为它的代码权限开放,很多人就会复制比特币,变成比特币的n个版本。第三个最常见的就是安卓,它实际上也是开源的,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安卓开源的话为什么Google还能撤销对华为的许可?我想解释一下,实际上google撤销的不是安卓的许可,因为安卓是个开源软件,但是Google在安卓基础上它开发很多自己的东西,例如Gmail,Google drive,Google是撤销了华为使用这些功能的许可。

我们先来讲一下说自由与开源软件的概念是怎么慢慢发展出来的,这个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计算机刚开始大部分还局限于军用,或者只有学校的研究人员能使用计算机,那时候计算机非常小众,但是做研究的人学术气氛都是非常开放的,比如说我那时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每个星期都有这样的集会,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观点,老师会很支持一些新的想法,你可以尽量提出来,也可以跟同组的组员交流,他们会给你提供意见、提供指导,这是个非常开放的学术气氛。所以计算机开始的时候最早一批软件,大家都是开放分享的。但是分享代码的概念是从哪儿来的呢?它有几个背景促成的这样的一个事情。第一个就是受黑客文化的影响,这里我说的黑客文化的黑客,跟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理解的黑客攻击电脑的黑客是完全不一样的,The Jargon File给的一个定义是黑客是一个喜欢探索可编程系统的结构,并拓展其能力的人——这和『一般使用者』恰恰相反,因为一般的使用者只想知道他们需要知道的,越少越好。如今奇客geek的概念差不多,因为geek已经变成一个好词了。

黑客概念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MIT的学生组织“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当时有一帮非常有热情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研究这种铁路模型、信号电路模型,这些到后来就成为了影响互联网发展,影响计算机发展的人。他们把难题的解决方法称为HACK,意味用创意产生巧妙地结果。当时黑客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当今被称为GEEK的这些人被在那时候就叫做黑客,对于喜欢黑人家计算机系统的人,他们就不叫做黑客,叫cracker,相当于是破坏者,那时候黑客是非常瞧不起cracker的,从来不做这种没有创造力的事情,后来这个词慢慢因为一些媒体的误导变歪了。实际上现在有很多计算机公司,包括互联网公司起初创建的时候受黑客影响非常深,比较有名的是Facebook。Facebook当时有一条路,他把那条路改了名字叫hack road,但我现在觉得Facebook可能特别想打自己的脸,因为Facebook就是个标准的叫“屠龙少年变成了”。起初创建的时候扎克也是辍学,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他非常符合当时大众心里面对这种黑客少年天才这种形象的,但是估计现在可能那些人非常后悔。第二件事情就是就是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它对开源运动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所有跟开源有关的终端基本上都是因为Unix开始的,Unix操作系统一开始是在1965年的时候,贝尔实验室加入一项有通用电气跟MIT合作的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多使用者、多任务、多层次的操作系统的MULTICS操作系统,但是失败了。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两名研究员丹尼斯·利奇和肯·汤普生合作开发了Unix操作系统,但是因为那个操作系统实际上一直不是AT&T的主要业务,主要业务实际上还是电话电报。1974年的时候,肯和丹尼斯在7月的《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发表了“The UNIX Time Sharing System”的文章向外界介绍Unix,引起了学术界非常大的关注。因为这两个研究员本来也跟学术界有非常深的联系,他们之前跟MIT的研究人员都合作过,这些学校的研究人员说把邮件系统拷贝给我一份,这两个人可能当时也没多想就将Unix系统就分发到各个学校去,当时只收了一个手工费,但是背后有一个很深的原因:一个公司为什么要免费把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给人家呢?这背后是有一个非常深的原因的,因为1958年的时候,美国司法部要AT&T垄断,AT&T不肯答应拆分,跟美国司法部签了一个和解协议,同意不进入计算机行业,不销售任何与计算机有关的产品,Unix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所以AT&T无法销售Unix。在1970年之前的时候,因为黑客文化和AT&T没有管Linux的传播,所以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之类的是这种气氛是非常强的,所以那时候大家也没有版权的概念。

1971年开始这个软件共享逐步开始衰落。第一个原因为个人电脑的普及,第二个原因就是新的编程语言的出现,那个时候因为最早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一般都是研究人员在使用电脑,或者是说军方使用,70年代之后个人电脑慢慢开始出现。由于受众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计算机硬件本身附带的软件无法满足需求,一些专门开放通用软件的公司比如Miro Soft(原名),这些与硬件公司不同,这样的软件公司需要对软件进行收费来获取利润,但软件收费显然与提供源代码的做法是相互矛盾的。这里面提一下,虽然比尔盖茨创建了Microsoft,可能很多人觉得他是非常厉害的程序员,但是比尔盖茨在哈佛学的专业是法律,最早的软件协议模板是比尔盖茨自己审过的,所有Microsoft当时跟别的公司合作的软件授权协议的模板都是比尔盖茨自己看的。比尔盖茨当时做了一件非常惹人讨厌的事情,他写给『家酿计算机(homebrew)俱乐部)的信:“请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意识到你们所有的软件都是偷来的,这公平吗?。。你们这样只会让别人不再愿意编写好的软件,谁能承受得起无偿进行专业的工作?”这个『家酿俱乐部』是什么呢?当时一群个人电脑的狂热爱好者,他们最大的梦想就要创建出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为什么家酿?这是有一个梗的,因为19世纪的时候美国有个禁酒令,很多人会偷偷在家里酿私酒,当时家酿计算机实际上就取了这个概念,每个人可以自己造自己的计算机,自己做计算机不是非法的,但是要求比较高,这些电脑狂热分子,他们最大的梦想是创建自己的计算机,大概30个人的一个俱乐部,起了这个名字homebrew。这里面最有名的两个人,一个叫Steve jobs,还有一个叫史蒂夫·沃兹尼克,苹果的创始人,当时比尔盖茨给homebrew俱乐部写了一封信,原因是什么?是因为homebrew计算机俱乐部属于一个气氛比较开放的一个俱乐部,大家会窝在一起分享去交流知识,其中有一个人买了一个微软开发的软件的代码带到了homebrew,复制了50份,基本上给算homebrew的人每个人一份拿回去研究。这是比尔盖茨第一个招人厌的原因,因为homebrew理有乔布斯跟沃斯尼埃克,他们做成了苹果,苹果后来的人气比windows更高,比尔盖茨就成为一个非常不好的形象。

1970年代从法律上社会层面上还发生了一些事情,软件正式落入著作权保护范围。1963年的时候,美国首次接受计算机软件的版权登记,但那时候的计算机就是给大家看的,用打卡机打上一个洞。

当时的美国版权局认为程序像一本指南,可以像书籍一样受版权法保护,197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美国版权法明确规定软件具有版权,因为那时候是没有立法规定的,软件当时是作为文学作品(literary work)受版权保护。国会成了国家版权作品新技术使委员会(CONTU)对计算机程序和其他新技术如何落入现有版权法的保护下讨论。1980年代时候自由软件运动兴起,这个背后又和ATT脱不开联系。1974年,美国司法部第二次起诉AT&T违反《反垄断法》,1982年,哥伦比亚地区法庭判决AT&T败诉,必须被拆成8家小公司,(专营长途电话业务的新AT&T公司和其他7个本地电话公司),但是,这个判决也意味着1958年的和解协议失败,AT&T从此可以进入计算机业。新AT&T在意识到Unix的商业价值后,开始停止提供Unix的源代码,转而收取高达2~20万美元的授权费。1983年,拆分AT&T成为了当时的新闻头条,名字就叫the big breakup。

在这些背景下开始诞生了自由软件运动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ew Stallman),理查德·马修·斯托曼1970年的时候开始进入MIT的AI LAB,他是个很geek的人,只对写代码感兴趣,当时他一直待在MIT待了十几年,一直在不停的写代码。到后来有一本他的自传,他回忆起当时他非常怀念1970年代的时候,刚进入MIT的AI LAB的时候,学术气氛非常浓,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思想,每天都有思想的火花碰撞,所以他非常怀念大家能够一起共享学术成果的日子。等到70年代末期的时候,那时候学校的黑客文化已经没有当时那么浓,1979,AI实验室的黑客之间正式分裂,原来的领袖之一,LISP机之夫,Richard Greenblatt期望建立一家商业公司,并且拥有公司的管理权,这与黑客文化中的平等自由有了冲突,最终黑客们分裂成了两家公司LMI和Symbolics,尽管他们仍然相互联系,但是黑客文化中关键的要素——信息的流通自由不复存在,黑客的世界开始外部化,实验室的黑客文化正在走向尾声。

1983年,理查德·马修·斯托曼三十几岁的时候辞了MIT的工作,以重现软件界合作互助的团结精神为名,在net.unix-wizards新闻组发表了著名的GNU宣言,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当时他说“软件的自由就是人类的自由”,这里面说这自由包括4个层面的概念,第一个就使用软件的自由;第二个就是说是研究软件的运行机制,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修改;第三个重新分发拷贝,与他人分享的自由;第四个改进程序,为使他人受益而散发软件的自由。他也说过一句话,那时候写出来一些更牛的组件的时候,有些人会问他要这个软件,他大概当时每个月可以寄出去,可能就8~10份,每个软件150美金,就有人问他,这不是Free software吗?为什么你还要收钱?他当时就是说“Free like a Free speech,not Free bill”,就是说我说的自由是言论自由的自由,不是免费啤酒的免费的自由。为了保护GNU这个项目成果不受这种当时的商业公司剽窃,就他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做反版权Copyleft。反版权(Copyleft)根本的立足点在于说他承认软件是有版权的,它规定了用户的权利跟义务权利,有自由复制传播跟修改软件的权利,但是义务是用户在发布代码和一切派生作品时不收费(除必要工本费),不附加其他条款,并必须附带GPL条款。他后来也创建了叫自由软件基金会,基金的头像是一个非洲角马,为什么用这个呢?是因为非洲角马的名字也叫gnu,这是个谐音梗。

到1990年的时候,大家程序员这个圈子已经受自由软件运动影响非常深了,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GNU仍然没有完成其操作系统的内核Hurd。就操作系统内核我可以解释一下,简单来讲,如果把整个系统比作一个人的话,他没有把脑子开发出来,所以那时候计算机界非常希望有一个人能开发一个内核,因为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AT&T固执的捍卫Unix版权,导致Unix丧失活力。这时候荷兰的一个大二的学生叫Linus,他开发出来了Linux,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可以说是基于Unix开发,在1991年9月发布了Unix0.01版,在0.02版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员加入到了Linux内核的开发中,使其迅速完善。总归内核迅速的完善了,变成了一个可用的操作系统,然后Linux它也是用GPL协议开源,我们叫传染性开源,是因为只要用它你也得开源。1997年的时候,出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大教堂与集市》,被誉为说是开源界的圣经,开源运动的宣言,作者Eric Ryamond把普通的这种商业公司和包括GNU的这种开发模式比作教堂,有详细的蓝图、模板,有一步一步的操作流程,把Linux这种开发模式比作是骑士,没有强制性的分工,任何人也可以随时离开,这些是在大公司里面没有的。Eric实际上觉得这种Linux的开发模式比大公司的官僚主义的模式先进自由的多,这也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他把这种模式和通过这种模式产生出来的代码叫做开源软件,模式兴起的过程叫做开源运动。实际上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教会我们一件事,就是对一件事情有很深兴趣的人,专心去做他喜欢的事情有多大的效果,基本上我觉得就开源运动告诉我们这样子的道理。

虽然在1997年的时候,那时候《大教堂与集市》那本书出版之后,还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这个事情我们会在最后一节课讲,因为又涉及到微软反垄断。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意义上觉得开源软件以及开源运动已经是个非常成功的了,但这只是在程序员圈子里面觉得他成功了,在法律上他还没有成功。1999年出现了一个非常争议的案子,Sun Microsystems vs Microsoft Crop(1999年),这个案子的结论是,如果作者在许可证是条款中主动允许人们不受限制的以某种方式利用作品的话,这种条款本身就证明了作者已经放弃了针对相应行为的版权。打个比方就MIT这种许可的话,用户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查看分发和修改作品,修改软件,实际上没有对用户行为做任何限制。1999年的判决中,实际上认为如果你的软件声明写成这样,相当于这个许可声明是弃权申明,相当于是自动放弃版权。为什么说当时一定要告侵权,因为侵权跟违反契约在法律上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如果这个许可被认定为是授权条款,比如说是软件著作权的授权条款的话,授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令,禁止他人侵权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我认为你侵权,我去法院申请禁止令,不需要判决书,相当于我们开始打官司的时候,我就可以去申请禁止令,那时候你就必须停止销售。这个事情也对很多人造成很大的影响,到后来有很多人专门打版权官司,或者是这种著作权官司来挣钱,专门靠这种案子来压制别人的公司。互联网更新换代非常快,假设6个月不销售,竞争品可能早就出来了。还有一点,假设违反版权的话,侵权人要付被侵权人的律师费的,但如果是违反契约条款,救济手段一般是金钱上的损害赔偿,纠纷双方一般需要自行承担律师费。

2006年,我个人觉得就这一年才是开源运动的最终胜利,因为这一年开始开源协议最终被在法律上面被承认了,通过Jacobsen vs Katzer这个案子。Bob jacobsen在开源网站Source Forge 建立了JMRI (java modell railrode interface) 的开源许可协议,该项目的部分源代码被Matt Katzer与其公司KAMIND利用到产品中,但没有遵循Artistic条款,该产品没有提及原作者的名字,没有说明源代码来源,没有将所开发的新版本软件放在指定的开源网站上供公众下载,也没有在软件包中说明该版本软件与Jacobsen 开发的标准版软件的区别。2006年,Jacobsen 向旧金山联邦法院起诉Katzer与KAMIND公司侵害著作权,并据此向法院提出临时禁令的申请,要求法院下令禁止Katzer与KAMIND公司继续发布、销售侵害著作权的产品。

那么开源协议带来了什么?开源协议带来了技术自由主义的兴起。开源运动差不多是20世纪初,1990年代末达到高峰,因为这时候大公司开始慢慢接受开源的概念了。从90年代中期的时候互联网又开始兴起,实际上里面有一些概念延续了开源运动,或者说是自由软件运动,或者可以追溯到前面黑客文化的里面的一些概念,比如说信息共享,知识共享。但是这个技术自由主义会更加激进一点,比如说它们会觉得政府不应该监管互联网,政府不应该干预互联网等等。但是信息自由和共享的理念是根植在互联网里的,这也是受到开源和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影响,统称叫做技术自由意志主义。在互联网这一代特别明显。

究竟技术自由主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主要是三个东西。这三个东西都是在2001年出现的。第一个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协议也是在2001年出现的,原因是1998年通过的一个法案《著作权期限延长法案》(CTEA),美国当时的著作权是说著作权人死后50年,进入公有领域。为什么又叫米老鼠再活20年法案呢?这是个非常搞笑的故事,因为那时候最早一批米老鼠是1920年代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米老鼠形象的版权快过期了,所以迪士尼当时为了继续从米老鼠形象里面榨取商业利益,请了一大帮说客去国会,游说国会通过《制作权延长法案》,把从著作权人死后50年延长到著作权人死后70年,但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迪斯尼公司想保护米老鼠的版权,所以叫米老鼠再活20年法案。但是到2023年米老鼠的版权又要过期了,所以我们可能会看到米老鼠再活40年法案。第二个就是维基百科,实际上最早是由Richard Stallman提出的,但是Richard Stallman提出的只是程序员共享交流的信息网站,非共享知识,没有想到普通人共享知识,但是最后维基百科实际上发展成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共享知识的平台。

最后一个叫互联网档案馆叫Internet Archive,由Brewster Kahle和Bruce Gilliat于2011年推出,他将Alexa卖给Amazon后创建了互联网档案馆,里面有一些比较好玩的东西,比如说互联网时光机,还有最早的黑胶碟,还有一些外面非常难见到的书等等。如果有机会等疫情过去,大家有机会去加州,我真的建议大家一定要亲自去互联网档案馆看看,那次我去了之后就对我感触非常深,这张图是我自己在互联网档案馆拍的,这是这三串数字我来解释一下。因为互联网档案馆买了一个教堂,教堂右侧写了这三个数字,第一个是200,互联网连接上网成功的话就是200,连接不成功的话就404,然后最后451是什么意思呢?指的纸的燃点是451度,1951年的时候有一本反乌托邦的小说叫《华氏451度》,基本上就讲了一个焚书坑儒的故事,那时候说可能未来政府开始限制就是自由言论,限制自由出版,到时消防员的工作就不是去灭火是专门去烧书,所以那本书的名字就叫《华氏451度》,因为纸的燃点是451度,当时看到这个时候我自己是非常震惊的,他宣传的一个信息共享的理念,真的让人非常有感触。

最后我想说的跟我们讲的课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觉得非常符合我们刚刚讲的信息共享的一个主题,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讲了一句话,这句话我也是自己非常有感触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有机会还是要好好读书,多看书多学习。理查德·马修·斯托曼也说过,「我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黑客」,我之前也看过有一篇文章,可能这个评价有点不太好,应该是一个腾讯的高管说的,说中国互联网界是没有黑客精神的,至少现在已经没有了。我觉得黑客精神不只是说程序员才有黑客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有黑客精神,只要你真心去喜欢一样东西,爱一样的东西,去钻研一样的东西,你都可以有黑客精神,但是现在很多人可能不太愿意去学习。

黄:真的,我觉得你只要真心去爱一样东西,你也可以变成黑客了,你可以变成那种很酷的黑客。我们不是说有一种叫做CODE HACKER,那我们做SOCIAL HACKER,只要有创新能力,有种挑战权威的能力,会有一点点想要让世界变得更好,用自由的方法让它变得更好,某种程度都可以说是HACKER。

展开全文
打开碳链价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碳链价值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0 0
LinuxBitcoin版权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相关推荐

深度剖析 NFT 中的版权漏洞 滚动

深度剖析 NFT 中的版权漏洞

Daorayaki 2022-04-21 滚动
版权NFT
许多项目似乎对其设计的法律方面的考虑远远少于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考虑
六部门严打冬奥版权侵权 将监测全网4660家平台+区块链取证 滚动

六部门严打冬奥版权侵权 将监测全网4660家平台+区块链取证

文章汇 2022-01-24 滚动
区块链版权
随着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冬奥版权保护工作也正式提上日程。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版权保护集中行动”暨“版权守护计划”。
安徽版权保护用上区块链技术 滚动

安徽版权保护用上区块链技术

中安在线 2021-11-26 滚动
版权
11月25日,安徽省全新版权登记服务系统——“安徽版权在线”正式开通并上线运营。

碳链快讯更多 ›

2022-07-04

CoinShares宣布收购拿破仑资产管理公司

2022-07-04

数字银行YAP完成4100万美元融资,Aljazira Capital等参投

2022-07-04

加密借贷平台Vauld暂停平台提款,或将进行重组

2022-07-04

NFT巨鲸在NFTfi抵押147个CryptoPunks,共贷出约316万美元

2022-07-04

​彭博社:Curve 3pool中USDT流动性占比为65%,投资者对Tether仍持谨慎态度

2022-07-04

欧洲央行计划提高加密货币规则的协调性要求

2022-07-04

QQ音乐测试版本上线虚拟社区“Music Zone”

2022-07-04

欧易OKX推出大宗组合交易平台:无滑点、多腿组合交易

2022-07-04

East Ventures新基金完成5.5亿美元募资,将专注金融科技和Web3领域

2022-07-04

吉利成立区块链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2022-07-04

俄罗斯加密媒体bits media遭该国监管机构封锁

2022-07-04

特斯拉或将在第二季度财报中报告4.4亿美元的比特币减值损失

2022-07-04

魏鹏举:金融化并非是数字藏品真正的问题,传统的文化资产、艺术资产就可以金融化

2022-07-04

Voyager拥有的加密资产及现金约16.5亿美元,对三箭资本的索赔超6.5亿美元

2022-07-04

外媒:Tether卖空者数量正在增加

2022-07-04

在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注册的区块链服务总数达到1821项

2022-07-04

中非共和国正式推出国家加密货币Sango

2022-07-04

接陕西省工商局通知,数藏平台“赛博艺术藏品”暂关闭市场

2022-07-03

美图:上半年净亏损同比增加超过99%,主要因为已购买加密货币减值

2022-07-03

传中国邮政测试数字藏品频道

2022-07-03

可口可乐在Polygon网络上推出骄傲系列NFT

2022-07-03

分析师:比特币或面临新一轮下跌,将短暂回调至1.6万美元后反弹

2022-07-03

全聚德将与中青报联合发行数字藏品

2022-07-03

全国首笔跨境电商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落地苏州

2022-07-03

以太坊转账成本持续下降,Gas费用触及19个月低点

2022-07-03

Celsius裁员约150人,占总员工数的四分之一

2022-07-03

韩国检察机关将对Terra崩盘事件开启第二轮全面调查

2022-07-03

MicroStrategy当前BTC持仓价值较三个月前减少58%

2022-07-03

经济部长辞职后阿根廷投资者寻求加密货币对冲,USDT法币成交量飙升

2022-07-03

Ripple报告:区块链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2022-07-03

Ripple围绕CBDC互操作性和金融普惠性推出黑客马拉松,奖金达19.7万美元

2022-07-03

三箭旗下场外交易平台TPS Capital仍在运行,但其复杂所有权结构或加大债权人追款难度

2022-07-02

Peter Schiff寻求出售旗下Euro Pacific International Bank

2022-07-02

英伟达GPU二手市场价格下跌50%,购买量同步下降

2022-07-02

FatMan:新加坡登记记录显示,三箭资本控制着5处高端房产

2022-07-02

Custodia Bank CEO:行业不良行为和监管机构不作为导致加密货币崩溃

2022-07-02

Cosmos开发公司Ignite裁员超50%

2022-07-02

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策划《风继续吹》数字藏品正式上线

2022-07-02

哥伦比亚国家土地局集成基于Ripple XPRL区块链的数字土地注册系统

2022-07-02

6月以太坊链上NFT销售额仅为6.8亿美元,达2021年8月以来低点

2022-07-02

三箭资本已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2022-07-02

BlockFi与FTX US达成总价值6.8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和收购选择权协议

2022-07-02

Meta将于9月关闭其Novi加密钱包项目试点,并建议用户尽快提款

2022-07-02

Voyager Digital宣布暂停交易、存取款及忠诚度奖励

2022-07-02

Ripple完成7亿枚XRP锁定,价值超2.1亿美元

2022-07-02

美联储戴利:支持美联储7月再加息75个基点,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到2022年年底将被提升至3.1%

2022-07-01

火币创始人李林寻求出售其在火币中的股份

2022-07-01

云创作工具Echo3D完成550万美元融资,Qualcomm Ventures领投

2022-07-01

以太坊扩容项目AltLayer完成72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Polychain Capital等领投

2022-07-01

全球500位超级富豪上半年财富总计缩水1.4万亿美元,创史上最大跌幅

推荐文章

  • 深度解读Layer2可扩展性:如何在ZK-Rollups和子网之间进行选择?

    2022-07-04

  • 从Web3历史中 寻找未来的方向

    2022-07-04

  • 现实资产代币化,是DeFi进入下一个增量时代的门户吗?

    2022-07-04

  • FATF 最新报告解读:哪些领域将成为下半年的监管关注重点?

    2022-07-03

  • 链游的现状及各国监管

    2022-07-03

价值号更多 ›

吉时通信
吉时通信
文章: 134
  • 从OpenSea的挑战者看NFT交易平台的演进历程
  • 以太坊合并:如何影响显卡和区块链行业?
  • 以太坊合并的底层观察:区块结构和MEV
链集市ChainMarket
链集市ChainMarket
文章: 182
  • 区块链技术将如何为电力系统带来变革力量?
  • 区块链产业周刊|重庆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启动;蚂蚁链实现能源产业物理资产“上链”;《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
  • 区块链产业周刊丨日本政府计划开始全面改善Web3环境;三星资产管理将上市其区块链ETF;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提议推广数字人民币新场景
Unitimes
Unitimes
文章: 392
  • Web3 用例:当前与未来
  • 从传统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加密市场崩盘没什么不同
  • 回顾全球金融危机 DeFi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换一批

热门标签

新基建 比特币 以太坊 矿业 DeFi 共识对话 区块链+ 研报 美联储 央行数字货币 无限QE 加密衍生品 AI 云计算 大数据 5G 政策 交易所 稳定币 电子支付 Libra 算力产业 联盟链 公链 区块链 加密货币 Nervos Cosmos EOS STO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App内打开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Moshou

碳链价值是集资讯、行情、数据于一身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精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创新者和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条款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0 碳链价值 京ICP备18046423号
下载碳链App

下载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打赏文章作者

支付宝打赏二维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打赏

# 热门搜索 #

CBDC 比特币 DeFi 以太坊 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