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 Webinar直播系列是由SEC RegA+合规项目Props出品的一档专注探讨区块链「所有权经济」的直播节目。节目每2周一期,我们将邀请行业内的嘉宾来针对不同主体进行讨论、分享,并形成视频与文字稿以便查阅。
第四期:区块链如何跨越鸿沟?于2020年12月1日播出,本期直播由碳链价值支持,Props亚太负责人孔维国担任嘉宾主持。本期分享嘉宾为MugglePay联合创始人兼COO Sky、Algorand基金会Associate Director 朱海潮。以下为本次直播的视频&文字内容:
Props 亚太负责人 孔维国
感谢大家来到我们Props的直播活动,今天的两位嘉宾是区块链初创公司MugglePay的合伙Sky以及Algorand基金会Associate Director 朱海潮,在开始前请两位先介绍下自己以及所在的项目。
MugglePay联合创始人 Sky
大家好,我是MugglePay的联合创始人Sky。我是学经济学的,在2017年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后在波场负责运营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也非常喜欢行业研究,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前,我在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并购部门负责行业研究,我也曾是区块链智库知行Lab的创始人。
MugglePay是一个为在线商家提供的支付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我们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并确保资金安全,让没有境外银行账户的商家也可以在第一天就开始收款。
Algorand基金会Associate Director 朱海潮
hello everyone, 我是 Algorand 基金会的朱海潮,主要在基金会负责开发者教育和生态建设。我之前主要做开发和产品经理的工作,在微软和一些海外的公司。非常感谢老孔今天的邀请。
Props 亚太负责人 孔维国
咱们今天的主题叫做“区块链如何跨越鸿沟”,我先来说一下这个跨越鸿沟的意思。这个理论源自Geoffrey Moore写的一叫《跨越鸿沟》的书。书中提到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早期使用者与早期大众直接出现了意见无法相互参考,进而没能走向更广泛的市场,而逐渐销声匿迹。当技术发展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就会是最危险也最具机遇的时候。
首先,想问下两位,你们觉得这个理论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吗?从你们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否发展到了鸿沟初现的阶段?
MugglePay联合创始人 Sky
有非常强的参考意义。跨越鸿沟讲的主要是在互联网出现的早期产品。我认为区块链的出现是和互联网一个级别的创新。互联网是让信息可以快速、无摩擦地传递,而区块链则是让金钱可以自由流转,所以我认为区块链的发展是可以跟互联网相比拟的。
关于区块链是否已经遇见了鸿沟,我认为前两年就遇到了。我刚才有提到,我之前做过一个智库,是在DApp火之前就在分析区块链相关数据了。我想分享一个数据,Metamask可以说是最主流的钱包之一,2017年它的安装量是100多万,现在是2020年了,它的安装量仍然是一百多万。这三年来的增速远不如2017年。我认为在2018年已经进入了早期采用者到早期大众之间的这条鸿沟。根据我之前做智库时所获取的数据来看,全球目前70亿人只有1%的人进入了加密领域,而我要去圈外把这个人引进来。于是我们选择了做MugglePay这个项目,希望把更多非区块链用户转换为区块链用户。
Algorand基金会Associate Director 朱海潮
这本书我一两年前就有看过,去年在泰国有一个 panel 上我还推荐了这本书。我当时就觉得我们区块链现在已经站在了这个深深的鸿沟之前。但是当时有一点想法跟现在不同。我之前觉得区块链技术应该跟互联网一样,都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随着用户逐渐适应区块链技术就会迎来一个新的爆发。但在加入Algorand之后,我接触到了更多金融方面的知识,我发现区块链应用与互联网应用所面对的鸿沟会有一些区别:互联网应用的鸿沟来自于用户根深蒂固的使用习惯,对于适应新产品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 learning curve;而区块链应用除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之外,由于其显而易见的金融属性,“合规”是另一个加深这个鸿沟的因素。不管使用者们需要适应区块链应用,政策制定者们也需要去权衡各种社会和经济相关的因素来引导区块链应用,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我们 Algorand 能做的就是帮助生态应用去跨过这个鸿沟,同时保证我们 Algorand 底层协议和工具链的安全性和易用性。Algorand是一条专注于金融领域底层的公链,我们的很多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合规的因素,无论是在组织架构还是代币层面。拿我们的ASA(Algorand Standard Assets)资产举例,如果你用它发行一个STO,你会发现特别好用,因为STO所需要的功能它天然的就支持。最后,这本书的确很不错,值得读一读。
Props 亚太负责人 孔维国
接着刚才的理论去讲,Geoffrey More不仅提出了问题,同样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在主流市场中,找到一个空白市场,然后集中火力去拿下这个市场。我觉得Props跟MugglePay就是两个典型的代表,你我都不是从“未来创新”的角度去进入市场,而是从“当下应用”的角度去进入市场的。所以我很喜欢MugglePay这个项目。那么跨境支付这个场景里,商家以往的痛点在哪?MugglePay又是怎样去解决一个一个实际问题的?Sky可以举例说明下。
MugglePay联合创始人 Sky
我们最大的竞品Stripe是在传统银行领域在做,比如我是一个泰国的商家,我想把我的瑜伽过程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各地的人兜售,使用Stripe的话,我至少要有美国、新加坡、香港这些发达地区的银行账号才行。这个其实是很难的,在亚洲,像是中国79%的人有银行卡,印度有一半人没有银行卡,再到更不发达的印尼可能70%人都没有银行卡,这部分人是在传统的银行领域无法服务到的,而MugglePay所瞄准的就是这些市场。
其次是对于已经出海的商家来说,基于银行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往往结算周期需要14天甚至更长,这给商家带来了相当高的资金风险。如果是出海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越南、菲律宾可能需要一个月。我一个做游戏的朋友是把手游出海到越南,但是由于当地的支付方跑路,他小半年的收入都打了水漂,这个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我们现在的解决方案账期是1-3天,通过区块链进行收单和给商家结算。而不是通过银行。未来我们还计划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这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结算。
Props 亚太负责人 孔维国
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很多没能活下去的项目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死于太早创新,市场跟不上;二是死于错误的应用场景。而第二点又会涉及到区块链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去中心化问题。大家在倡导去中心化,但是很多场景,一旦去中心化效率就必然降低,同时又很难用。所以要问下海潮,从公链跟技术的角度,你觉得目前哪些场景有必要去中心化是典型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哪些场景并不需要去中心化,如果坚持去中心化就会走不通?
Algorand基金会Associate Director 朱海潮
我一般都会用安全性来替代这种问题,中心化服务是相当于服务安全性,首先是在最底层的供应链平台上,由于这个比较复杂的博弈论和各种激励经济机制设计,只有你的筹码,你的节点够分散的情况下,你才会有一个比较安全的一个网络,这是为安全性带来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每次在聊中心化的时候,在去中心化以后会不会给其他的一些Property带来一些改进,成本更低,或用户体验更特别流畅一点。
在应用方面我觉得去中心化也是和安全性绑定的,之所以去中心化,其实是想说多几个背后的服务商来保证说不要集中一个损坏了之后造成整体的不可用,剩下节点也能补上去,保证这个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所以我觉得去中心化其实就是安全性,那它既然是安全性的话,我觉得它其实就是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安全性,你才能去下一步谈你的产品的好用程度。所以我认为只有当一个应用中的某些部分在需要获得来自于去中心化的安全性的时候,才有必要使用去中心化的系统;其他的情况下,我觉得为了更好的跨越鸿沟,中心化的系统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Props 亚太负责人 孔维国
眼下2020年也进入倒计时了,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MugglePay跟Algorand有什么值得期待的规划吗?
Algorand基金会Associate Director 朱海潮
我们 Algorand 基金会的唯一和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生态建设,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需要两个 pillar:开发者教育和社区建设。前者为生态建设的生产端提供新鲜血液;而后者为消费端做贡献。在开发者教育方面,我们会继续做我们的开发者资源的本地化,同时也会保持更社区的互动,做线上线下活动;同时,作为一个长期计划,我们也会推进跟大学的合作,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培养更多未来的开发者为区块链和 Algorand 生态做贡献。
MugglePay联合创始人 Sky
我们的规划是服务1000万的用户。刚刚看了一下今年MugglePay到目前为止服务了132万的用户。那么到明年计划达成10倍的增长,达到1000万。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进入印度和印尼这两大市场,服务更多的商家。另一件事是和区块链生态中的项目进行合作,像Props和MugglePay这样的出圈项目其实像是从外部向区块链的用户池中引水。与水池的紧密结合能够带来增长的动力。合作的对象主要是交易所、公链和C端应用。新用户进入数字货币领域的第一站是交易所,与交易所的无缝整合可以让新用户进入圈内的路更丝滑。公链则是基础设施,同时支持在公链上发行的资产以及与C端应用合作,可以给去中心化资产更多使用场景。
Props 亚太负责人 孔维国
最后一个问题给Sky,你知道对于Props跟MugglePay这样的项目,大家往往会有一种期待,就是你们都是服务于非币圈用户的,这些之前没有接触过数字货币的人,会因为你们而成为持币用户吗?所以这个问题,从你们的观察来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MugglePay联合创始人 Sky
用我们的商家也是一些早起的采纳者,愿意去学习的人大部分都是被原来的痛点伤过的,由于钱提不出来,所以他们会过来。还有一种就是没办法去把钱提到他的银行卡里,因为没有别的办法了,所以他可能会去学习一下。我们刚开始做MugglePay的时候,有几百家商家接入,但很少很少的用户会使用数字货币直接付款。我们意识到仅仅通过商家触达用户是不够的,还要提供用户教育和用户激励。我们也是尽量的去把它做得更简化,比如说给商家去推荐一些对应的交易所,各个语言的文档,视频,包括一开始我们是自己在一些群里或者是下面小窗口,直接的去告诉商家怎么做。现在我们也有一个社区了,先学会的一部分商家,他是很开心的,因为他知道了一个新的东西,有一部分人也是愿意在这个社区里去分享,同时也会到其他跨境电商圈去分享。
分享刚开始可能很难,但是一旦做起来的话后面还是比较容易的。另一点是除了商家之外,我们还做的另一件事是让商家的用户也学着用数字货币付款。我们19年刚开始做的时候,让大家用数字货币付款率非常低,只有千分之几,后面我们经过了两次迭代,让没有币的人可以直接去交易所买币,做了一个交易所支付的功能,做完了之后就有一些提升。后来我们又跟头部的交易所合作,就相当于给到用户一个折扣,比如他买一个20美金的东西,如果他通过这个交易所来买的话,他能省四美金,那么其实这个时候他绝对有动力花5分钟去学习一下这个东西怎么用。外部的激励就让他愿意跨过这道坎,未来区块链包括Props的积分,通证资产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去激励用户跨过第一道坎,学会了之后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了,数据上我们最终从3%提到了大概5~10%。我觉得后期跟Property这样的项目合作起来,就是给他一个实实在在的激励,让他跨过第一道坎。
Props 亚太负责人 孔维国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在面对区块链出圈这个话题时,很多圈内人的想法是觉得入圈就意味着要来炒币,但是从你刚才举的例子,以及我们在我们的合作App的用户群中所真实看到的是,只要满足了人们日常使用的需求,享受到日常生活中小的福利就可以让用户有最初的动力去学习区块链。我们的「Props社区故事」系列为我们展现了这些用户的真实反馈,其中YouNow用户、Props投资人-Tyler White,以及Listia用户,Props Holder Zarifa Sabah的故事就很具有说服力,建议大家去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