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KING ATLAS
  • 简体版 | 繁體版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关于我们
  •  
  • 首页
  • 快讯
  • 专栏
  • 视频
  • 专题
  • DeFi优选
  • 深度
  • 入驻碳链专栏
  • 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扫码下载App

  • 登录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导航
  • 首页
  • 快讯
  • 区块链+
  • 专栏
  • 视频
  • 专题
  • DeFi优选
碳链价值APP
专注服务于金融科技和区块链
立即打开

「NFT结构体」视角:探讨加密世界对NFT想象力

黑氏理论黑氏理论  •  2021-02-07
我们不再安分于当下稳固且无趣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从「NFT+」这一个思想锚点出发,仰望更深邃的星空。

原文首发于Medium,作者:黑鳯李;原文标题《回到未来,重识NFT》

1. 序言

互联网出现之后,人类社会迎来了高速发展,颠覆了信息的生产和传递方式,改变了文明的演 进方向。但在这个奇点之后的数十年间,人类执著于在互联网的根基之上修修补补,新的协议标准、编程语言、技术硬件、网络设备等细枝末节的创新已然让人们疲于探寻下一场席卷整个文明的⻛暴,我们也已经很久没有⻅到能够与互联网诞生媲美的新的变革。

十二年前,比特币和区块链的诞生让人们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资产,让无边界的价值传递成为了可能。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文明时代的基础设施,那么区块链则是对未来价值社会的一次探索,让人类文明从信息和内容的传递转向资产与价值的交互,为文明的演进开启了新的上升通道。 在区块链时代变革前夜,我们看到了诸多原生链上资产的涌现,也⻅证了DeFi这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金融体系的疯狂。但现在的我们仍然不能达成链上和链下两个世界的融合,资产和价值 只能在相互独立的体系中闭环流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资产上链,我认为最好的资产载体就是NFT。

以往的NFT市场中,人们往往将目光限制在其稀缺性的应用上,这是对于NFT 最大的误解,完全源于经验主义的裹挟带来的思维禁锢,以现实社会的规律看待区块链和NFT的发展进程。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演进都不仅是技术的演进,更多的则是思想的演进,本文将尝试解除思想的封印,以「NFT 结构体」的⻆度,扩充加密世界对于NFT的想象力。

2. 价值的传递

2.1 内容的传递

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如今,科技进步,信息无界,跨时区的沟通已然习以为常,互联网成为我们基础社会的刚需,网络信息的传递成为沟通的必要组件。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逻辑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转换为机器可读的0/1二进制数据,再通过网络间的数据传递达成信息互联。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互联网也随之演进,有线网络从ADSL拨号到LAN宽带再到光纤,移动通信经历了五次变迁,物理硬件性能随着摩尔定律的屡次生效而突飞猛进,互联网在技术层面的革新带来了内容传递上的发展,体现在了内容形式和意识形态两个维度上。

  • 内容形式的丰富

内容数字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扩充可承载信息量的过程,从早期的文本数字化到图片、音频、视频,互联网可承载和传输的内容形式不断丰富,由此衍生的功能性和服务性也日趋渗透至日常生活之中。

  • 意识形态的转变

在Web1.0时代,互联网仅作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内容的生成与消费往往是1对n的关系,话语权集团和早期互联网企业掌控着内容生产者的角色,网民作为消费者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该阶段相当于互联网对传统图书、报纸等信息载体的功能性复刻,没有借助互联网的特性而赋予新的内涵。

在Web2.0时代,互联网由「信息共享」转向「信息共建」,网民在互联网中的权力从「只读」提升至「写入」,衍生出了UGC、PGC等概念,相当于在意识形态上把互联网的主体和话语权都分散到了个人用户身上,每个人都兼具内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由此带来了互联网内容量级的爆炸,引发了以PV、UV等参数为考核指标的门户网站的消亡,和以用户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社区型互联网平台的诞生。从早期PC互联网盛行的BBS、Blog到如今移动互联网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Quora等内容生产社区,都是Web2.0时代的产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内容的发展,过去数十年间互联网给人类文明的传承带来了颠覆,但这一点也为互联网的未来设定了桎梏,毕竟其应用始终没有脱离内容(信息)传递的范畴,和Web3.0时代的重要命题之一——价值互联网之间尚存隔阂。也就是说,虽然互联网传递的二进制数据信息可以产生价值,但互联网却不能承载价值本身。

那么价值由何而来?

在现实世界中,价值最好的体现就是资产,房产、股票、债券、版权都是资产,这些资产目前和互联网并没有产生真正交融,互联网上不存在「真正的资产」。举个简单的例子,UserA通过互联网传递自己的房产证给UserB,但UserB只能获得一张图片,并不会发生房产价值的转移。

应对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困境,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将资产转移到互联网这个平行世界中,在网络中达成现实资产的高效传递,可以理解为「资产上网」,但由于资产难以确权等问题,这个想法显然不成立。此时,区块链技术的加持,或许能够为资产的传递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2.2 资产的传递

  • 原生链上资产

原生链上资产的定义:起源于区块链世界的资产,与现实资产脱钩,完全去中心化。例如BTC、ETH。但USDT等中心化稳定币不在此范畴内。

现实世界中的资产需要法律条文、买卖合同、监管机构的保护,同样的,法律漏洞、合同造假、机构作恶也可以让你的资产瞬间蒸发或易主。原生链上资产则无需考虑这个问题,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可以让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永久归属与你,不存在任何第三方强制剥夺资产的可能。

  • 链上资产传递的两个阶段

从链上资产传递的发展路径来看,存在两个阶段:

数字资产化:即原生链上资产的资产属性体现。例如目前的BTC、ETH,其自身具备资产属性,在发展早期主要体现在转账和交易上,后续随着DeFi的发展,实现了借贷、理财等更为广泛的金融活动场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就是数字资产化的时期,各个赛道中DeFi的推陈出新就是在搭建一个独立于现实社会的链上金融体系,原生链上资产可以在这个体系中达成价值的内循环。不过这种相对封闭的发展方式显然不足以撼动传统金融体系的根基,加密市场仅有的四千亿美元市值是其未来发展的最高天花板。

资产数字化:即现实资产上链流通。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阶段,如果现实中含有价值属性的资产都能在链上体现,并能够像原生链上资产一样自由流通,那么就相当于人类经济总量直接转移到了区块链上。这一设想虽然如今看来震撼,但在区块链的发展趋势之下——尤其是NFT的发展方向上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万物上链或将成为继1969年互联网诞生之后人类文明的新奇点。

我们在现在的区块链行业中也可以看到,已然有一些DeFi项目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在进行现实资产上链的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类项目将会越来越多,现实世界与加密世界的界限将逐渐模糊直至消散。

  • 链上治理

资产数字化和上链的意义在于将现实社会中有价值的资产移至链上,从而实现现实资产在链上的确权、支付、流通等实际使用场景。但在我们走向这个美好愿景的途中还横亘着一座山岭——如何进行资产评估,现在的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完全孤立的,需要「预言机」来传递链下的可信信息到链上,作为两者沟通的桥梁,但我们目前还未能找到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真正可靠的预言机。如果上链的资产或信息本身就是作假的,那么上链将毫无意义,垃圾信息不会因为上链而转化成有效信息。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主流观点是让中心化监管机构来承担预言机的角色,对资产进行评估认证授权,然后进行上链。这看似是一个现实与链上结合的「完美方案」,但其中最大的BUG就是扮演「黑盒子」的监管机构。

举个例子,2008年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Moody's、Standard & Poor's、Fitch三大评级机构,他们收了银行的钱,将C级债券和A级债券打包到一起变成B+级的资产包。这种历史的教训如何保证不会在链上重演?谁来监管监管机构?谁来监管人性?

中心化的验资方式是在用传统的经验主义来应对区块链这一新事物,中心化机构在其中承担决定性的角色,让资产上链本身成为了伪命题。

反观原生链上资产所构建的加密世界,由于去中心化思想的渲染,DeFi则更多地倾向于集体智慧的涌现,通过治理代币的形式将治理权分散至参与者手中,再通过智能合约执行治理决策,来达到去中心化治理的目的。这种看似平权和民主的设计也并非万无一失,少数资本巨鳄依然可以依靠大量资本投入,来轻松占据大部分治理代币并垄断治理权,现实世界的马太效应和帕累托法则将会在链上再次生效,现在目光所及的诸多DeFi项目均是如此,披着去中心化新金融秩序的外衣,开传统金融的倒车。

现有的所谓去中心化治理只是「人治社会」映射到链上的一种阶段性解决方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持有大量治理代币的巨鳄们能够给为项目发展提供公平且正确的决策,他们的意志代表了加密世界的动向,就像中心化的现实世界中少数人掌权一样。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只是具备了区块链技术,并没有真正具备「区块链思维」。加密世界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所有人的思维进化,让链上文明从「人治社会」全面过渡到「法治社会」,Code is Law是过去式,只有Law is Code才是组织进化,人类的优势不是智力而是「集体智慧」,我们生活的当下「国家」「金钱」「理想」都是生存必须的吗?其实并不是,它们都是我们的想象力杜撰出来的产物,幻影和真实的泡沫从我们智慧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分彼此,只有想象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当我们在思考区块链世界的逻辑时,可能得以辩证的心态,参考现实情况,链上世界的存在不一定需要向现实妥协。也许不是区块链走向人类,而是人类走向区块链。有时一场大变革会把原来的旧世界打烂,真正需要变革的是过去迂腐的金融体系,我们不应该搞错方向。

链上世界的产品和原来我们的经验大相径庭,它应该有自己的路要走,而不是过往我们金融经验的总结,旧世界的金融体系原本就是破绽百出。

3. NFT的使用与定义

NFT即Non-fungible Token,是Fungible Token(FT)的相对概念,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独一无二」和「能否分割」,这也就使得NFT更加适合于对标现实世界中的资产——毕竟文明的演进已经让所有的事物都有了差异化的描述,即使是一件批量生产的消费品,在生产日期和喷码上也会有所不同。

现有的观点往往将NFT市场描述为一个独立的赛道,在其稀缺性上做文章,以加密艺术品和游戏卡片作为主要的价值输出途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像没有人会把FT当作一个独立市场。

形成这一误导性说法的原因在于经验主义限制了整个行业的想象力。NFT从2017年短暂高光到近年来的发展迟缓,很多人因为CryptoKitties曾经的火爆而迷失方向,在思维定势中把NFT和艺术、卡片、稀缺性等进行了强制绑定,却没有意识到这只是NFT应用场景的很小一部分。

NFT未来的应用应当是非常广泛的,它的存在丰富提炼了Token的使用广度和深度,它的崛起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所有的类别都可以与它有关,毕竟NFT与FT之间是对等和互补的关系。相比FT来说,NFT应该是更大范畴的概念,就像现实世界的非标品交易远大于标品交易。

2020年DeFi的崛起将NFT再次推向风口浪尖,DeFi+NFT为市场进行了一次回炉教育,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NFT更具价值的未来。尤其是DEGO,正是引用了「结构体描述」的核心思想,让我们看到了长期被「收藏品」的面纱笼罩在阴影中的NFT正在回归它的原貌。

3.1 NFT结构体描述

  • 一片叶子

「NFT的价值不在于稀有性,而在于结构体的描述。」

下面以叶子为案例,探讨结构体描述如何赋予NFT新的思想。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随手在地上捡起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特别的存在。假如我拥有一片叶子,我觉得它叶脉美丽且独一无二,认为它价值2000元,而你认可这个价值并愿意购买,那它的价值就是2000元,这来源我们的「共识」。如果你认为它仅价值1元,那我们的共识不匹配,要么我降价出售,要么等待有2000元价值共识的人出现将其买走。

这就是NFT稀缺性应用的一个例子,现在加密艺术品往往就是依靠这层粗糙的「抽象共识」来炒作价格。虽然不可否认的确有少量加密艺术品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大部分则都是单纯的博傻,玩家的购买意图仅限于找到一个愿意付出更高价格的接盘侠。

如果我们将这片叶子转换为一个包裹资产的「结构体」,让其在稀有性的「抽象共识」之外添加更多属性,那么这个结构体的描述就可能是:

  • 0.图片:叶子

  • 1.名字:桑树叶

  • 2.面值:10000USDT+500ETH

  • 3.类别:合成资产

  • 4.品级:A

  • ……

如果我们不考虑0, 1, 4带来的稀缺性和实用性的溢价,那么这片叶子的合理价格就是它的「面值」。如果考虑前两样属性,那么它的价值会大于「实际面值」。也就是说,这片叶子既有基础面值带来的保底价值,也有具备溢价空间的共识价值,面值带来的「普遍确定性」和本身具备的「稀有性」可以让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理性定价。

假如这片叶子是一个链上的NFT资产,那么结构体描述可以让它的价值内涵更加丰富。首先应用的就是包裹着FT加密资产的结构体,例如使用BTC和ETH铸造NFT,形成一个资产包,那就相当于现实世界中包裹着多个股票的指数基金。如果再为这个NFT赋予功能性的价值(例如DeFi挖矿)或者绑定一幅画作,那么它的价值就高于铸造所花费的FT的面值。

对应到现实世界,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特色的「学区房」,同样面积和楼层的房子,可能就因为差一条街导致学区的不同,而使得价格天上地下。这其中的面积和楼层就是保底的「面值」,地理位置和学区属性就是引发溢价的「共识价值」。

  • NFT盲盒

盲盒,一大半买的是「盲」,一小半才买的是「盒」。

许多人将盲盒和手办、模型类比,虽然它们性质差不多。但是买盲盒不是单单是为了得到里面可爱的玩偶,更大的乐趣在于拆开盒子、窥探里面的玩偶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款的那个瞬间。

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物品的价值不单单由其成本决定,也取决于它的稀有度。每个系列的盲盒都有那么一两款广受欢迎,且数量较为稀少,再加上部分人的故意炒作,这些款式单卖往往会比原价贵出50%!更别说每个系列还会有极其稀有的「神秘款」,它们甚至会被卖到更加夸张的价格。

2017年的CryptoKitties堪称NFT的开山鼻祖,CryptoKitties的缺点只是在于内在价值,其稀缺度是完全可以由去中心化的共识算法来保证的,展示出来一张小猫图片,然后说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概率生成的稀有猫,那就真的是这么多的概率,无人能够作假;说不能复制就真的不能复制——ERC721的标准也是公开的,并不存在任何造假的困扰。

即便是游戏的创始人,也没有办法违背算法规律,偷偷的生成无数的稀有猫来套利。但是传统盲盒这种由一个企业中心化生产,所谓的「稀有」完全是由企业信誉来保证的,假设稀有盲盒的价格达到了一万倍乃至于十万倍,那么盲盒的生产者预计到不会再也更好的行情了,并且泡沫马上就要破裂,那么他们显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在车间里大量的制造稀有盲盒,然后在市场上卖出套利。

打个比方,CryptoKitties的稀缺是模拟的天然的稀缺,就像土里的石头、水里的鱼一样,开发团队设定好概率之后,上线即成为以太坊链上的智能合约,开发团队并不能轻易的修改它;而盲盒的稀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稀缺,就像一个人故意把碗口大的水管掐成手指头那么细,然后一点一点的倒水卖钱,并且说自己会一直这么公平的掐着,不对任何人偷偷放水。

如果为NFT引入结构体设计,会有怎样的效果?

2020年DEGO、Aavegotchi在过去CryptoKitties的基础之上赋予了内在价值,既保留了稀缺度,又解决了使用场景问题,尤其是DEGO合理利用了「结构体思维」,组织了一场空前的「抽铲子」活动。

玩家在活动期间需要完成官方指定的任务,完成任务后可以免费铸造一个包裹着随机数量DEGO的NFT铲子,这些NFT具备结构体属性,包裹Token的数量决定「基础面值」,还有「等级」决定了NFT铲子的挖矿效率,可作为溢价的附加价值。

由于随机「面值」「等级」的差别,这场活动也就成为了一次NFT「抽盲盒」,高面值的NFT理论上有更高的基础定价和溢价空间,玩家们会在好奇心和投机心理的驱使下不断抽取盲盒,无形中成为了构建NFT世界的创作者和贡献者。而且这些NFT不会因为大量产出而贬值,后期的这些低等级的铲子也有更多使用场景,例如可以「铸造」「合成」「锻造」等等。

在引入了「结构体思维」后,DEGO NFT的价值不仅仅是「稀缺性」,而是让NFT从难以触及的空中楼阁下沉到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中。

3.2 NFT结构体的应用设想

  • nToken权益证明

cToken是一个Compound V2上线的生息Token,也是用户在Compound 存入资产的凭证,cTokens 一开始是Compound用来简化用户在链上借贷市场中出借款项生息的体验的。

在推出 cTokens 之前,出借方需要将资金锁定在资金池中才能赚取利息。如此,在借贷市场上锁定的资金在解锁之后才能使用,而取出之时也会一并减少贷入方可贷的资金数额。推出cTokens之后,就能避免这种副作用了,因为存在Compound平台上的资金会在公开市场上以cTokens的形式流通,不会影响到平台内锁定的资金,因此也不会减少借入方的资金数额。

如果我们将DeFi中常见的FT替换为NFT,即抵押NFT进行借贷、理财或者流动性挖矿,那么也可以随着NFT的铸造而生成一个类似cToken的权益证明(暂名为nToken),它与cToken优点类似,当NFT资产在某个协议中的时候,用户无需解锁,即可拿着nToken到其他协议中获得更多收益,或者直接进行交易,对应到现实世界中,类似于UserA抵押在银行中的房子直接转移到债券人到UserB名下。

当然,nToken也可以发挥更多想象力,去探索cToken之外的属于自己的更多应用的可能性。举个例子,既然nToken是随NFT铸造产生,那么是否可以将多个nToken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资产组合捕获更多价值?

  • 塑造差异化的价值分配体系

在Compound中,通过用户持有cToken的数量和时间等因素,我们(或者智能合约)可以从侧面判断其对于该产品的参与度、贡献度和理解度,但FT能够容纳的动态信息有限,如果将cToken以NFT「结构体」的形式来展现,那么就可以加入更多维度的数据,智能合约可以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来为不同用户分配差异化的收益系数和治理权重。

同理,NFT也可以为AMM类DEX的LP Token进行一次重塑,以Uniswap为例,流动性提供者的收益只与投入资金数量这一个维度相关,不论是老玩家还是新选手,不论是忠实信徒还是投机分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种表面的平等反而会增加提升资本垄断效应,无形中损害真正的贡献者们的利益。如果将LP Token以NFT的形式展现,加入时间维度,根据用户提供流动性的持续时间来计算额外的权重,类似于PoS中的币龄,就能让怀揣共识的玩家获得应得的更高赏金,平台治理代币也会更多的发放到有治理能力的玩家手中。

DEGO目前所使用的挖矿算力分区和投机惩罚机制,就是在差异化价值分配体系上的初步探索,如果后续的DeFi能将算力、LP Token、治理权等多个涉及到用户收益和权力的因素都以NFT的形式呈现,那么整个DeFi世界的治理体系将迎来一次剧变,资本统治一切的局面将彻底由共识取代。

  • 引入债券池概念

NFT虽然是Non-fungible Token,但其实合约可以设定「NFT标准」之外的「NFT框架」,假设在同一个「NFT框架」之下,这个框架可以成为一个「池」,NFT抵押进去变成「债券」生成FT,NFT就可以像FT一样进行批量交易,那么对于长期困扰NFT的流动性问题就能被解决了。

举个例子,现实世界中的各类消费品都是NFT,例如iPhone,同样是iPhone12,同样的颜色、尺寸、内存甚至同一家富士康,但是每台手机的IMEI都是不同的,它们就像手机的身份证。这里如果有一个「NFT框架」,规定好部分重要参数和次要参数,那么就能做到一次性批量购买iPhone12。

  • GameFi资产的拓展性

GameFi即游戏化金融,未来 DeFi 货币政策或将更趋向游戏化,用户的资产将成为DeFi 游戏使用的装备。

我们可以从现有的使用NFT的区块链游戏中获得一些启发,游戏中往往存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例如游戏角色、角色配饰、武器、武器配饰、宠物等,这些资产可以在合约上映射为不同「分类」的资产,由此可以产生更多细分化的游戏场景,例如游戏中可以设定门槛,必须持有「分类」为「角色1」和「宠物1」的玩家才能进入指定的副本。

在这基础之上,更加深入的将「GameFi思维」引入到现实世界的金融市场,这种分类也是可行的。

现实世界中,银行会分类出各种类型的资产,例如ABS的场景下就有多种「分类」,资产证券化分为不动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证券化、债券组合证券化等类别,银行会根据不同资产类别、不同风险敞口的资产做各种合理配置。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证券划分不同「分类」,就像GameFi中的「装备」体系,银行提前在合约中写入刚性准入或者兑付条款,在智能合约的帮助下,可以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场景下自由配置。

3.3 未来NFT的使用场景

  •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NFT作为一个结构体,由于承载价值的复合性,所以较比FT有更多的应用属性。如果预言机方案足够成熟,后续将有可能实现资产的上链NFT化,那么NFT的应用边界将再次扩张,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不动产等资产的应用场景将有机会转移至链上,例如房产租赁、商品试用、贵金属典当等。这些应用与点对点的资产交易不同,期间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而是赋予其他用户有限的使用权。

追溯数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人类在链下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在有关民事物权的部分,我们通过白纸黑字的合同,立此存照,划分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

智能合约,即以代码还原法律,无需人为的干预,我们可以把合同直接融入NFT里,催生出全新的规制路径。平衡正义、效率和公平,实现代码之治。

目前已有宣称支持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NFT标准,但它们往往缺少「时间」这个维度的参数,也就是说,NFT的所有者在向其他用户授予使用权时,无法规定使用时间,这个问题让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成为了一个单纯的概念,例如Cocos-BCX推出的针对区块链游戏的BCX-NHAS-1808 NFT标准。

  • NFT典当

现实世界中的典当,是指通过质押贵重资产来获得一定的资金,到期前交付本息收回资产,如果无法及时交付本息,则资产归当铺所有。这套逻辑应用到加密世界中,类似于超额抵押借贷,但区别在于借贷是个人与平台资金池之间的交互,而典当则可以是点对点的交易。当UserA发起典当请求时,智能合约将NFT的使用权移交给当铺或者接受典当业务的个人用户UserB,UserA根据NFT包裹的资产价值获得一定数额的资金,如果UserA到期未交付本息,则NFT的所有权将转移到当铺或者UserB手中。

  • NFT租赁

现实世界中租赁极其普遍,例如传统的租房生意,以及共享经济下产生的共享单车、充电宝、电子设备等。我们此处以租房为例,UserA有一处闲置房产,通过上链确权生成了一个包裹该房产的NFT,并在NFT中通过智能合约设定房产的位置、租金、租约等相关信息。当UserB想要租赁该房产时,则需要向UserA支付押金和租金来获得房产NFT的使用权,如果期间出现租金断缴,则收回UserB的使用权,如果一直正常支付租金,则等到租约到期时收回UserB的使用权,并返还押金。

4. 从信息社会到价值社会的跃迁

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递和文明传承的方式,人们沟通交流、生产内容、获取知识、传播思想等行为全部被融入进了二进制编码之中,成就了如今数据大爆炸的现代信息社会。

区块链的出现则让我们看到了价值产生与传递的更多可能性,我们见证了一枚比特币从无至有的数字资产化历程,也在探索资产数字化从零到无限的价值远景。这背后依托的是科技进步催生的思想进化,让我们不再安分于当下稳固且无趣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从「NFT+」这一个思想锚点出发,仰望更深邃的星空。

这场资产与价值的变革,将不止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演进,而是在区块链的加持下,推动人类社会的整体上链,从中心化的信息社会跃迁至去中心化的价值社会。随之衍生的是全新的链上治理体系和价值分配方式,资产与价值将不再被法律或人治限制在一个个狭小的国土或疆域内,而是在无边界的基础上达成绝对私有化和自由流通,并依靠集体智慧的治理创建更高维度的人类文明。

在NFT引入结构体描述之后,我们距离这一未来已然不远。或许在互联网百年诞辰之后,我们就能打通链上链下的壁垒,实现大范围的资产上链,链上的价值将占据人类经济总量的大多数。届时中心化机构对于文明的钳制将大幅弱化,社会拥抱区块链,人类走向新世界。

来源:https://degofinance.medium.com/back-to-the-future-nft-rediscovered-ad8a7b7713f8

展开全文
打开碳链价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碳链价值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1 6
NFTNFT艺术区块链加密领域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相关推荐

NFT碎片化会成为社交代币发展的关键吗? 一线

NFT碎片化会成为社交代币发展的关键吗?

区块律动 2021-03-02 一线
NFT社交代币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由于 NFT 的快速发展,人们也重新点燃了对社交代币的兴趣。本文既是对过去一年中社交代币发展的反思,也是对 NFT 崛起将会如何塑造社交代币未来的思考。
对话微众银行区块链架构师、红枣科技CTO:预言机是区块链提供可信数据的基础设施 技术

对话微众银行区块链架构师、红枣科技CTO:预言机是区块链提供可信数据的基础设施

碳链价值 2021-03-01 技术
预言机区块链微众银行BSNTruora联盟链智能合约
近日,微众银行与BSN合作,已在BSN测试网服务中集成Truora联盟链预言机解决方案,为区块链应用链上与链下可信的信息交互提供技术保障。
a16z合伙人:为什么NFT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收入? 一线

a16z合伙人:为什么NFT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收入?

火星财经 2021-03-01 一线
NFTA16Z
你不需要数百万美元、数百万用户、数百万客人或数百万粉丝。作为一个工匠、摄影师、音乐家、设计师、作家、动画师、应用程序制造商、企业家或发明家谋生,你只需要千名铁粉。

碳链快讯更多 ›

2021-03-02

吴忌寒:EIP-1559若顺利通过,ETH价格会大幅上涨

2021-03-02

杜均:不参与任何Heco项目一级市场的投资

2021-03-02

加密服务公司BCB Group完成450万美元融资

2021-03-02

灰度在2月份购买该月开采莱特币产量的80%

2021-03-02

欧易OKEx 旗下投资机构Block Dream Fund投资并加入Plasm Network生态

2021-03-02

Crypto.com与阿斯顿马丁高知特F1车队达成合作

2021-03-02

金氪资本正式成立千万美元DeFi专项基金

2021-03-02

著名艺术家Pak创作的加密艺术NFT以111ETH售出

2021-03-02

XRP加州投资者对Ripple合作伙伴速汇金发起集体诉讼

2021-03-02

合规稳定币HUSD流通量超9亿美金创新高,Heco流通量破5.87亿

2021-03-02

Integrated Ventures宣布购买600台阿瓦隆矿机,金额达271.3万美元

2021-03-02

MathChain完成网络升级,成为基于Substrate开发的Layer2平行链

2021-03-02

DAOSquare完成1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Youbi等参投

2021-03-02

Harvest发起提案:向Babylon Finance投资1.5万USDC购买代币

2021-03-02

达拉斯独行侠考虑用区块链进行门票销售和粉丝身份验证

2021-03-02

zkSync澄清:与ZKSwap没有任何关系,用户需注意资金安全

2021-03-02

胡润全球富豪榜:Coinbase CEO位列榜首资产750亿元

2021-03-02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

2021-03-02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公布新方案允许分离银行加密业务

2021-03-02

Compound宣布推出Gateway测试网,并已投入使用

2021-03-02

经济日报:BTC表现出脱离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危险倾向

2021-03-02

Cardano已完成主网Mary协议升级

2021-03-02

目前42家公司持有超135万枚BTC,价值逾650亿美元

2021-03-02

高盛重启比特币交易服务并探索ETF业务潜力

2021-03-02

CBOE向SEC申请批准首个BTC ETF

2021-03-02

Square旗下新金融公司获批开始运营,或支持加密支付商业贷款

2021-03-02

印度加密银行Unicas在新德里开设实体分行

2021-03-02

Visa:拉丁美洲25%信用卡用户希望使用加密货币

2021-03-02

Coinbase对纽约用户开放AAVE、UNI等13大币种

2021-03-02

2月DEX交易量接近7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21-03-02

EOS创始人BM正组建团队开发新社交媒体项目Clarion

2021-03-01

摩根大通:灰度GBTC溢价变负背后存在两个因素

2021-03-01

对冲基金Third Point CEO:一直在深入研究加密货币

2021-03-01

HBO团队就失误操作致歉:将拿出团队份额对持有人进行空投补偿

2021-03-01

以太坊ZK Rollup扩容团队Matter Labs完成A轮融资,USV领投

2021-03-01

蚂蚁矿机S19j新春第二批次将在3月2日全球同步开售

2021-03-01

MicroStrategy宣布再次购买1500万美元BTC

2021-03-01

印度央行报告:CBDC可作为货币传输工具,但会威胁商业银行地位

2021-03-01

银联:与「优贝迪」无合作,防范假借虚拟货币概念骗局

2021-03-01

日本电商巨头乐天支持BTC和ETH在特定商户进行支付

2021-03-01

汽车制造商Mazzanti允许用户进行比特币付款

2021-03-01

分析师:预计比特币的短期看涨趋势将会持续

2021-03-01

交易员:比特币逼近阻力位,若上破失败则可入场做空

2021-03-01

俄罗斯石油公司航空子公司完成基于区块链的加油项目试点

2021-03-01

土耳其财政部:土耳其正密切关注加密货币的发展

2021-03-01

DOGE突破0.05 USDT

2021-03-01

美国迈阿密市长反驳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称比特币「效率极低」

2021-03-01

英国资产管理公司Ruffer:传统金融机构将长期采用比特币

2021-03-01

花旗分析师:比特币正处于临界点

2021-03-01

印度比特币支持网站就拟议的禁令向立法者发送超过10万封电子邮件

推荐文章

  • 拜登将任命加密专家Gary Gensler为美SEC主席

    2021-01-13

  • 周小川:数字人民币之父

    2020-12-16

  • 变革时刻:信用卡巨头Visa宣布将稳定币USDC接入其6000万商家全球支付网络

    2020-12-03

  • 专题报道:Facebook明年1月重新推出Libra

    2020-11-27

  • 华尔街正在垄断BTC

    2020-11-20

碳链专栏作者更多 ›

链集市ChainMarket
链集市ChainMarket
文章: 17
  • 区块链产业周刊丨数字货币成各地“十四五”规划重点议题;韩国发布全球首个政府主导DeFi报告;NFT应用再现火爆
  • 区块链如何帮助联合国支持全球教育?
  • 一文看懂全国顶尖的集密码学和计算机技术「国家队」如何玩转区块链
加密谷Live
加密谷Live
文章: 712
  • Sushiswap正在超越 Uniswap?
  • 对于区块链 P2P 网络为什么重要?
  • ETH暴涨背后:社区治理如何运作?
王永利
王永利
文章: 51
  • 王永利:中国与SWIFT联手成立数字货币网关信息服务公司意义重大
  • 王永利:如何看待美国OCC放宽稳定币使用
  • 王永利:数字人民币不应定位于M0
换一批

热门标签

新基建 比特币 以太坊 矿业 DeFi 共识对话 区块链+ 研报 美联储 央行数字货币 无限QE 加密衍生品 AI 云计算 大数据 5G 政策 交易所 稳定币 电子支付 Libra 算力产业 联盟链 公链 区块链 加密货币 Nervos Cosmos EOS STO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App内打开

邮件订阅

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爱好者以及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Moshou

碳链价值是集资讯、行情、数据于一身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精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区块链创新者和数字货币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条款

行业伙伴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0 碳链价值 京ICP备18046423号
下载碳链App

下载碳链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打赏文章作者

支付宝打赏二维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打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打赏

# 热门搜索 #

央行数字货币 比特币 DeFi 以太坊 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