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unchen
就在不久以前,大名鼎鼎的对冲基金桥水(Bridge Water)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Ray Dailo 针对比特币的态度出现极大的转变。他在一篇桥水的研究报告中写道,「比特币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无论这位《债务危机》的作者Dailo 措辞如何的谨慎,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经重新审视比特币的价值。以重仓茅台而出名的基金业大佬也在微博上公开表示,「已购买1% 的比特币ETF基金,虽然有点晚,但想通了就践行!希望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间的玫瑰》作者但斌在微博上表示,“已购买1%的比特币ETF基金,虽然有点晚,但想通了就践行!希望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你看,大佬从不畏惧打脸。不拘泥于旧识,不固执于己见,应该是投资人最宝贵的潜质之一。所谓投资,永远是在为未来下注,而不是为过去下注。
CKB 出圈的初心从未改变
Nervos 是一条什么样的公链?
在我的理解中,Nervos 并不是一条公链,而是一套基于CKB 的区块链体系。从设计之初,Nervos 就是希望做成一个多层网络。底层的CKB 网络主要用于验证和核心数据的存储,而基于CKB 主网的所有架构(包括Rollup、侧链等)统称为Nervos。
从一开始,Nervos 就有着非常大的野心。它要做的是一条真正可以被商用,可以「出圈」的公链系统。
而商用和出圈,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因此Nervos 团队最强调的就是安全,合约代码要不停的审计。其他公链忙着打造百花齐放的生态时,CKB 的团队在稳扎稳打的夯实底层。
因为Nervos 关注的一直是adoption,或者说应用,去吸引更多真正对区块链有需求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安全、稳定,同时对开发者友好的底层显得至关重要。高楼能起多高,最重要的就是看地基有多深。而到目前为止,CKB 在做的事就是打好这个地基。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觉得CKB 的团队是值得尊重的。因为我可以想象,一定有很多人,不论是机构、大户、社区还是伙伴,都会不停的跟团队说你们应该往这个方向走,你们应该试试DeFi,你们应该拉盘。虽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并不是长久的玩法。
但最终,他们没有被动摇,坚持了下来。我和所有投资人一样期待Nervos 上生态的爆发,但我也知道,如果要走「出圈」这条路,就注定要经过默默无闻的一段时间。
图注:蓝色为CKB/USD 价格,黄色为CKB/BTC 价格
不过好在,CKB 的表现也没有让我失望。1 月12 日的收盘价,CKB 是0.004436,昨天的收盘价是0.01134,整体涨幅达到155.6%。
但比起价格,我更想跟大家分享一下Nervos 的四季报。锦衣不应该夜行,明珠也不该蒙尘。
基础设施与互操作性2.0
要「出圈」,Nervos 必须有一个安全而稳定的底层。2020 年的后半年,大家在讨论Layer 2,讨论zk-SNARK 和Rollup,但里面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大家对ETH 的底层网络是足够信任的。
说白了,以太坊的今天是很多项目方用血(和钱)趟过来的。CKB 作为后来者,不能也不应该让开发者和用户去再趟一遍—— 所以底层的安全从一开始就应该做好。
在一个不够安全的底层上构建二层网络,无异于把高楼起在危墙之上。所以2020 年,Nervos 的团队都在专注CKB 的基础设施开发,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这个之外,就是开发者工具的完善。UTXO 模型有其优越性,但也会给开发者带来比较高的开发门槛。因此这需要团队在UTXO 模型上抽象一个账户模型,来方便习惯账户模型的开发者上手。
这就是Nervos 在2020 年做出的Animagus 和Polyjuice 两款工具。
Animagus 可以弥合UTXO 模型和账户模型之间的空隙,而Polyjuice 可以让CKB 直接兼容以太坊的代码。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开发者可以像在以太坊开发dApp 一样的在CKB 上做开发。
除此之外,团队还研发了Force Bridge 和Godwoken 两个组件。Force Bridge 是一个跨链桥,支持连接以太坊等其他区块链的数据和资产。Godwoken 则是一个能在CKB 上构建Rollup 的框架。
再加上之前的侧链框架Muta,Nervos战略中核心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不过这些工具还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推出,用团队的话来说,60 分能用的产品已经做好,但他们想要一个更好的产品。
安全和稳定,是CKB 绝对不能去妥协的地方。所以这些产品依然要等待安全公司的多轮审计,但应该会在2021 Q1 以前推出。
另外一个,就是互操作性2.0,这也是CKB 和其他公链最大的不同。互操作性2.0 主要是三个组件在发挥作用,PW Lock、Force Bridge 和Layer 2(Rollup 方案Godwoken 和EVM 兼容层Polyjuice)。
Layer 2 我们前面有提到过Godwoken 和Muta,就是CKB 团队研发的Layer 2 解决方案。
图注:PW Lock 的demo
而PW Lock 则是允许dApp直接调用不同密码学原语的钱包。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相当于一个CKB 上的dApp 可以直接通过Metamask 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Tron 的钱包交互,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扫码进行交互(已经出了一个样品版:https://pay.lay2.dev/#/)。
用户不需要理解什么是CKB,也不需要理解什么是钱包。区块链将像TCP/IP 协议一样,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底层。
这是其他公链所做不到的地方,也是Nervos 要出圈的第一步。只有将入口做的足够的宽,用户使用(adoption)的门槛足够的低,才有可能获取到圈外的用户。
之后就是Force Bridge,单向的BTC 到CKB 的跨链桥已经有了成熟的去中心化方案。而ETH 和CKB 之间的双向桥,目前已经在双方的测试网部署测试,但出于安全考虑在审计完成前不会正式上线。
往小了说,Force Bridge 和PW Lock 可以无缝的衔接以太坊的现有用户(参考GliaDEX,这是基于CKB 出品的Gilaswap 框架做的产品,可以实现ETH/CKB 的跨链兑换,目前已经部署在测试网上)。
往大了说,Force Bridge 和PW Lock 会是数以千万计的新入圈用户接触加密资产的开始。就像互联网一样,用户并不需要理解什么是加密资产,只需要知道他们的资产是安全且可控的。
看好CKB 的理由
之前的文章里,我写过一个观点,就是矿币的价值发现过程会更漫长,而且往往会从矿工先开始。算力的增长一方面预示着网络的安全性增加,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矿工在长期看好CKB。
而我看多CKB 主要有三个原因(这个看多并不是说明天就能涨,而是在三五年的时间尺度里CKB 的回报会高于大部分标的):
CKB 的估值远远的低于其他公链,仅为以太坊的千分之一;
CKB 是最有可能承载以太坊溢出资产和用户的;
CKB 是最有可能成为商用底层公链的。
由于目前整个市场还处于早期状态,对于标的其实没有系统的估值方式,所以我主要从横向对比的角度来看待CKB 的价格。
以太坊目前的市值大概是2000 亿美金,波卡的市值为290 亿美金,Cardano 的市值为270 亿美金,BNB 的估值是200 亿美金,NEAR 的估值是12 亿美金。
那么CKB 的估值是多少?只有2.3 亿美金。这也是社区一直在诟病的问题,没人怀疑CKB 团队的能力和决心,但不封顶的增发和矿工的抛压却一直影响着二级市场的信心。
但其实这都不是问题。仔细去看,所有公链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以太坊是无限增发的、EOS 也是无限增发的、Flow 也是无限增发。
而且CKB 是有硬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发的量会越来越低。10 年之后,CKB 的链上可用存储空间也不会超过100G。它不会像BTC 一样有一个确定的顶点,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发越来越小。
所以增发和矿工抛压是伪命题。真正核心的问题是,那个需求大于供给的零界点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在我看来这个时间点已经非常近了。在基础设施完善之后,Force Bridge 和PW LOCK 会让CKB 成为以太坊资产和用户溢出的最好选择。而且CKB 可以提供双向跨链的互操作性,这是其他公链所无法做到的。
你至少需要一个NEAR 或者波卡的钱包来使用这些公链。但目前用户端完成度最高的钱包入口,都集中在以太坊。而CKB 的dApp 和资产管理可以直接用过以太坊的钱包来完成。
对于CKB 公链的需求(包括写入数据、执行智能合约等)会直接反映到CKB 的价格上。因为CKB 的设计并不是矿工小费,而是土地租金。1CKB = 1 Bytes,只要使用链上空间就必须要锁仓CKB。
CKB 直接将公链的价值和原生代币挂钩,因此我丝毫不担心生态爆发之后的回报问题。
唯一的问题,生态发展什么时候才能突破那个拐点。
老实说,我是个投资人不是个预言家。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基于逻辑和已有的信息进行推测,这个拐点越来越近了。
最后,我想说一句比较鸡汤的话:「在行至千里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积累足够的跬步。」